營門口不是談話的地方,張燕親自引路,將張松迎入了黑山義軍的中軍大帳內,分主客坐定,并將右席第一的位置給了張松,以示對張松的尊重。
作為草莽中人,說話沒有什么彎彎繞繞,張燕直白的開口詢問道:“功曹遠來至此,不知因何緣故,可是大司馬有什么吩咐。”
張松對張燕直白的問詢生出了一陣好感,出使荊州和許都時,他慣常的打多了官腔,說話云山霧繞的,一句話說出口要思慮數遍,著實辛苦的緊。
而對上張燕這等綠林好漢,張松也就免去了官調子,他也直白的開口:“大司馬遣我至此,是向將軍致以問候。”
“只單單問候而已。”張燕追問了一句,其實他對張松至此的目的有一二推測,他推測張松是代劉璋來結交他的,讓他襲擾常山、河間諸郡,成為袁紹的后顧之憂。
明眼人都瞧的出來,當下袁紹討定公孫瓚,修整一段時間后,肯定要向宇內群雄出手,要么是西進關中,要么是南下兗豫。
所以張燕認為,大司馬劉璋這個時間點遣使到他這里,多半是和他搭上線,為日后同袁紹之間的戰事做準備。
“對,只問候將軍罷了。”張松點頭,并解釋一句:“我主今時拿下了河東,地近上黨、太行,與將軍為鄰,自然需要同將軍和睦交好。”
“哦。”張燕點頭,而后他突然反應了過來,他問詢道:“大司馬拿下了河東?”這段時間全心全意用在救援公孫瓚的事情上,張燕對天下發生的事情多有不聞,也是他沒有門路,只能聽到風聞的事情罷了。
就如前面張燕所知曉關于河東的情況,乃是袁紹的外甥從上黨發兵攻打河東,將河東太守王邑圍困在了郡治安邑城內,幾近要拿下了安邑,全取了河東。
再往后,敗退到太行山中的張燕,就不曾有耳聞了。而今驟然聽到河東為大司馬所有,讓張燕有些驚訝。
畢竟這就意味著高干被蜀軍擊敗了,也就是袁軍被蜀軍從河東趕了出去。
“然也,此事過去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張松肯定的點了點頭,神色間給人一種可以傾信的姿態。
張燕瞬間有些意動,他露出笑容道:“以前燕聽聞大司馬平定了關中,誅殺了李傕、郭汜兩個國賊,為國家討定一方,功勛甚大,我心中甚是佩服……只是一直沒有機會遣使進賀,不料到今日,竟是讓大司馬先遣使問候我,真是教我羞愧。”
張松聞言,他面露笑意道:“天下多事,道路不通,以前將軍就算想遣使關中,恐怕也難以抵達,而今我主控扼河東,將軍遣使也就便捷了不少。”
“那是,那是。”張燕笑語盈盈了一聲。
入夜,張燕擺開酒席招待張松,為了這場酒席看上去像模像樣些,白日里他更是親自出獵,射殺了一只熊羆和牝鹿,用這兩味數得著名的野味來招待張松。
宴席之上,張燕舉杯向張松致敬,一杯酒水下肚后,張燕言道:“我雖是鄉野之人,但也聽聞過大司馬的赫赫威名,心中傾慕久矣,只是一直無緣結交大司馬……今次先生來此,當攜帶我的心意返回,向大司馬言明我之真意。”
“將軍的話,松必然帶到。”張松同樣飲下了一杯酒水,他拍著胸脯保證道。
接著張燕更進一步的言道:“我等義軍雖是近來時運不濟,多有喪師,然現今依舊還有精卒萬余,良將十余名,若是大司馬有什么差遣,可著我去辦,這為大司馬辦事,乃是我的榮幸。”
張燕身為義軍的領頭羊,在和袁紹結仇的情況下,遇到劉璋伸出的友誼之手,他毫不猶豫的做出了決定,他打算向關中的大司馬劉璋歸順之意,為義軍擴展一條路子。
天下大亂,四海紛爭,即是袁紹處不可歸順,自當尋覓他處也。(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