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明白。”張飛重重的頷首,響亮的應了一聲,這一聲恍若驚雷般敞亮。
南下的青州大軍北還,等到了青州的地界,袁譚將青州的事務一股腦的囑托給了別駕王修,他則是急不可耐的返回了鄴城。
雖說作為青州牧,在沒有鄴城的召命前,袁譚理應待在青州才是,可袁譚心不在此,他更為牽掛鄴城的風云變幻,尤其是嗣君之位的消息。
而明面上,袁譚也為他前往鄴城找了個極好的理由,那就是自官渡退返鄴城的袁紹,因為官渡之戰的失敗,身體有些不太舒爽,袁譚用表孝心作為借口,義無反顧的向鄴城而去。
青州的政務有王修處置,青州的軍事則是被袁譚交給了劉備。
當下,劉備來到了平原郡,頂著左將軍、豫州牧的身份的他,做起了平原郡太守的職務。
兜兜轉轉,像是轉了一個圈,回到平原郡的劉備心下感懷萬分,起初他在公孫瓚麾下任事,擔任過平原相一職,而今平原郡又是處于他的治下,這些年他仿佛經過了一個輪回般。
只不過回到平原的劉備沒有花費太多的時間睹物傷懷,他的思緒更多的放在了下一步的動作上。
庸庸碌碌十余年,劉備想通了一個問題,那就是他之所以流離失所,飄零半生,究其根本,是他沒有一塊穩固如山的基業。
想過往,高祖起于關中,光武興于河內,都是深根固本以制天下,進擊足以戰勝敵手,退守足以拒敵,就算遇到挫折和失敗,休養生息一段時間后又將安健如初。
此外不說過往,就說眼下,袁紹起家鄴城、曹操首事兗州,劉璋發家于益州,都是有著穩固的基業,有著穩固的糧草輜重、兵械甲胄、驍將銳卒的根據地和出產地,所以這幾人才能于群雄爭霸中笑到后面。
‘基業。’劉備心頭一陣火熱,他琢磨起了能成為他基業的地方,中原、關中、河北……天下州郡,似乎都有了主人,他貌似沒有機會了。
或許可以另辟蹊徑,另尋他路。
遼東!!!
劉備在案幾上攤開一張地圖,在天下州郡有主的情況下,他似乎只能去向邊角尋覓機會了,而遼東對他來說或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遼東一來僻遠,少有戰亂,且中原士民因戰亂多有避于遼東者,是故遼東之地的戶口當不下數十萬,在人力上沒有缺陷;二來遼東地近幽燕,對于出身涿郡的劉備來說,是一處熟悉的土地,征伐起來較為便宜。
三來遼東太守公孫度,面上臣服袁紹,但私底下對袁紹不是很恭敬,對鄴城的命令也不太當回事,袁紹素來有心征伐遼東,只是一時間沒有合適的人選和合適的時機。
或可假借袁紹的勢力,為自家謀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