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長李希生將眾人的神色看在眼底,不由笑了笑。
“諸位,我且問你們,能破我和裴槐分別留在書山和學海上的記錄,是否意味著,陸夜此子以后在大道上,有希望取得比我和裴槐更高的成就?”
李希生問。
眾人點了點頭。
李希生再問:“春秋論道中,那二十四部傳承典籍,皆是書院歷代先賢嘔心瀝血凝聚出的結晶,幾乎已到了改無可改,增無可增的地步,對否?”
眾人再次點頭。
書院任何一部傳承典籍,皆是先賢智慧的凝結,但凡存在缺陷,早就被發現和修正。
李希生道:“可陸夜此子,在黃庭境的時候,就已經能夠去‘注經’了!”
注經!
對儒道一脈的勢力而言,注經二字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只有在大道上擁有驚人的成就和智慧,才有底蘊和資格去注經。
而陸夜在春秋論道中,幾乎把那十二四部傳承典籍一一修正、增添和完善過,也讓這些傳承奧秘都發生蛻變。
這樣的壯舉,放眼整個書院,都無人能做到!
老院長簡清風、以及坐鎮書院的那些老古董們,都不行。
否則,早就去做了,何必等著陸夜這么做?
“放眼書院古今列為先賢,遍觀天下儒道勢力,誰能在如此年紀和境界,就能做到這一步?”
李希生問。
眾人沉默了,誰能不明白,李希生話中的意味?
“古有神人,生而知之,通曉古今,洞察萬理。”
李希生道,“而在我看來,陸夜雖是劍修,但卻足以媲美生而知之的圣賢!”
圣賢!
生而知之!
這樣的評價,分量就太重了。
在懸壺書院歷史上,出現過許多圣賢,可真正能配得上“生而知之”評價的,只有儒道一脈共奉的那位“儒家始祖”一人!
如今,李希生竟然把“生而知之”評價在陸夜身上,讓誰能不震驚?
“師兄,如此評價一個小輩,一如捧殺,若傳出去,非給陸夜招惹彌天大禍不可。”
裴槐提醒。
若敢讓天下知道,書院出了一個生而知之的少年圣賢,儒道一脈的其他勢力該作何感想?
其他道統流派又該如何看待?
而陸夜,必將陷入風暴漩渦之中!
李希生神色平靜道:“僅憑陸夜在春秋論道的表現,也當得起這樣的評價。”
“不過,裴師弟你提醒的對,陸夜終究年少,這樣的評價,只咱們知道便可,萬萬不可泄露。”
“喏!”
眾人肅然應是。
“我說這些,只是想表明,我很看好陸夜,并且認為,他若去參加五洲大比,絕對會給我們一個驚喜!”
李希生語氣平淡,卻有一種毋庸置疑的意味。
經此一事,眾人都不禁心生期待。
陸夜,究竟是否如李希生所言,能帶給書院驚喜?
“不談其他人,有澹臺玄此子在,對陸夜而言,就是一座很難撼動的大山。”
有人輕嘆。
澹臺玄。
聽到這個名字,在座眾人眼神也有些復雜。
哪怕是他們這些老家伙,都不得不承認,澹臺玄在玄元境的造詣,足可傲視天下五洲!
在當代,近乎無可匹敵!
而眾人同樣清楚,陸夜和澹臺玄之間,還存著類似“情敵”的關系。
“澹臺玄嗎……”
李希生沉吟半晌,輕嘆道,“此子,的確獨占天運,千古難得一見。拿剛破境的陸夜和他比,就有些不公平了。”
顯然,作為書院院長,李希生也清楚,相比澹臺玄,剛破境的陸夜,在玄元境層次欠缺了太多的積累和沉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