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斗贊道:“都是好兵,待出征遼東歸來,就是一色強軍了。”
監軍王承恩與張若麒也是看得點頭,大為歡喜,大明強軍越來越多,遼東戰事,大有可期。
讓王斗注意的是,以前曹變蛟麾下游擊楊少凡,現在己積功為參將,曹變蛟的新軍營,交由他帶領,可見曹變蛟對他的器重。
這個儀表堂堂的年輕人,現在不過二十六、七歲,經歷過崇禎十一年那場戰事后,舉止更為穩健,頗有名將之風。顯然的,在遼東之戰后,此人將會更加的矚目。
不過王斗總覺得他恬和的外表中,深沉如海的心思,與自己麾下大將高尋,頗有相似之處。
……
此時出征大軍近七萬,更是浩浩蕩蕩,旌旗黑壓壓如烏云一般。此等盛況,監軍張若麒不免詩興大發,與兵部幾人一路吟詩作對,到山海關時,至少吟了詩詞五十首。
各員大將打仗可以,吟詩作對自然不行,不過眾大將中,王斗文才之名雀起。他的漢終軍,與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頗得眾人贊賞,特別王樸與神機營前營副將符應崇贊賞,他們起哄,定要王斗再吟幾首好詩出來。
其實王斗吟的詩好不好,王樸與符應崇哪看得出來?
不過王樸以王斗馬首是瞻,符應崇也看出來了,己家神機營裝備雖眾,但戰力堪憂。眾將表面對自己和氣,其實內心鄙視,連王承恩等人,都有怒其不爭之意。
只有忠勇伯王斗,始終神情和藹,沒有看不起之意,讓符應崇大為感動。
勛貴子弟,內心敏感,最恨別人瞧不起,各方印對之下,符應崇決定如王樸一樣,強烈向王斗靠攏,未來能否得軍功,就要靠忠勇伯關照了。
這種心思之下,雖然王斗真的作不出詩來,符應崇還是感慨忠勇伯就是謙遜,當為眾人之表率。
崇禎十四年七月十四日,大軍到達山海關,出了山海關,就是關外了。
大軍到達山海關時,己近黃昏,夕陽穿射過來,給這座雄關蒙上一層金色的光輝。
守關的軍將及城內百姓,為了迎接大軍,組織了盛大的鑼鼓隊。潮水般的歡呼,喧天的鑼鼓中,王斗、楊國柱、王樸、曹變蛟、王廷臣、符應崇、王承恩,張若麒等人踏著古老的城墻階梯,出現在了城樓之上。
他們看著城下全副武裝的士兵,以整齊的步伐,不斷穿過雄關,進入關外的土地。
旌旗如海,浩浩蕩蕩的鋼鐵洪流,前面望不到頭,后面望不到尾,不斷前進……
:<a>https://m.cb62.bar</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