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極久久看著地圖上的杏山堡,冷笑道:“不過,斷其糧道,還是可行的!”
看眾人不明白,他說道:“我大清方略,可分兩步而行,若明軍還是如洪承疇之略,且戰且守,云集松山,我軍就趁機偷襲后路的杏山、高橋、塔山諸城,斷其糧道。若其分兵,一一駐守杏山、塔山等處,我大清則效薩爾滸之策,將他們各個擊破。他們一一分守各處,兵力薄弱,我大軍可乘之機太多了。”
皇太極的話,點燃殿內各臣的興奮處,眾人七嘴八舌的獻計,各蒙古旗主言可不斷的夜襲,奔襲,襲其糧道,讓其疲于奔命。
各滿洲旗主則言,可引誘杏山,松山等處的明軍出戰,不斷的設伏,將他們一一消滅。
必竟明軍戰力這些年雖有長進,但野戰方面,還是短于清兵的。來回多次后,定然讓松山、杏山等處的明軍疲憊不堪,若他們不想再出城野戰,糧道防線,等于蕩然無存。
各方興致勃勃中,皇太極看向多爾袞,濟爾哈朗:“鄭親王,睿郡王。”
二人忙道:“奴才在。”
皇太極道:“援軍之事,你等不必憂心,你二人這就回到錦州去,在西王寶山下,湯河子邊筑堡,以為日后攻打杏山等屯兵要處。務要捕殺明軍斥候,特別王斗軍斥候,不讓其發覺意圖!”
“明軍援兵到達寧遠后,可猛攻錦州,松山各堡,紅夷炮日夜不停轟打,務要逼迫明軍加快進軍。其大部到來,可在杏山等處設伏,引誘其軍交戰,務要挫其銳氣!”
多爾袞,濟爾哈朗恭敬領命。
多爾袞心中嫉妒,皇太極謀略,就是勝過自己一籌,若是錦州再勝,以后大清國內,怕再無自己容身之所。
此后清國君臣仔細商議,推敲錦州之事,皇太極認為自己方方面面都考慮到了,為何還有些不安呢?
他下意識看了遼西的蒙古諸部一眼,王斗軍會不會從那偏師進攻呢?
隨后心下搖頭,自明中葉起,明軍就少有出塞作戰本事,以當年戚繼光之威,也不過離塞不遠。
在滿,蒙各部看來,離明國邊墻數百里,就是塞外胡人的天下。塞外不比關內,危機四伏,明軍哪敢出塞?清國君臣,也從來不會想到這里去。
所以這個念頭在皇太極心中一閃而過,隨后放下心來。
崇禎十四年六月下到七月初,清國援軍,源源不斷開往錦州。七月初,皇太極令滿蒙漢八旗,年十五歲以上的男丁全部出征,二十日,他親自率軍出征,傾巢而來。
:<a>https://m.cb62.bar</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