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四年七月,入援大軍過了山海關,進入遼東廣寧前屯衛地界。
走在這塊土地上,一般荒蕪蒼涼的感覺迎面而來,內中還有難以言說的悲壯豪情。自萬歷年起,多少雄軍來到此處?他們前仆后繼,不斷倒在這片土地上,他們的尸骸,就埋骨于此。
蒼涼神秘的遼東地區,祖輩在這里演繹了多少驚心動魄的故事,這片蒼涼的大地啊,流了太多忠義將士的血。
遼東,留給人印象最深的是一望無際的黑土地,不過那只是在遼中,不是這塊狹長的遼西山地。而且冷冰河時期,也無所謂黑土地,怪不得清國占據遼東大片土地,也無法養活自己的國民,不得不接連入關劫掠。
一進入遼東,給王斗印象最深的,就是此地墩臺之多,遼西丘陵山地起伏,建立煙墩優勢得天獨厚。
遼東鎮火路墩的修筑,在大明九邊各鎮也是居于首位,名副其實的三里一墩,五里一臺。而在宣府鎮各處,只是五里一墩,十里一臺。不過到了現在,許多墩臺都荒廢了,只余一些殘基在此。
荒廢,又是王斗的印象,境內各處堡地,大多破爛,官道殘破,真不知道每年龐大的遼餉到哪去了。
看看身旁各人,也是憤憤不平,王樸嘀咕道:“山海關、寧前一年糧餉幾百萬,就剩下這些破爛的城池?聽說遼東現在只余八大堡?去,要是給我們宣大軍……咳,給薊鎮各處分一點,賊奴也不會常常從薊鎮,宣鎮邊墻破口而入。”
神機營前營副將符應崇附合道:“就是,國朝大部分糧餉扔在這,還是擋不住賊奴從別處入口,有什么用?九邊應該一視同仁才對,要從全局入手,不能太偏心。”
一路行軍來。符應崇與王樸打得一片,二人都覺對方脾氣甚合自己口胃,早己兄弟相稱,差點就斬雞頭。燒黃紙了。作為神機營的將官,九邊各地,關自己何事?不過附合下,又不損失什么,還白得一人情。符應崇精明,最善鉆營,哪又不知?
果然王樸聽到,嘀嗒得更起勁。
對二人的嘀咕,監軍張若麒聽到,只當不知。
遼東問題,其實不是簡單的偏心問題,而是內中有極為復雜的政治及利益考量在內,便是張若麒及兵部各人,每年從中分潤多少好處?遼餉。他也是支持的。
余鎮將官雖然抱怨不平,不過遼東各將嗓門同樣大,他們道:“賊奴幾次破口,都非從遼西進,可見遼西的將士們,守土是得力的。各鎮要找找自己原因,不要老是抱怨浴血奮戰的遼鎮將士們,免得眾忠勇將士心寒!”
王斗也認為關寧防線,消耗的國力財富與它的效用不成正比。
符應崇有一點說得對,財政糧餉的運用。應該從全局入手,而不是偏心一處。清兵雖然不能從遼鎮入口,但從余鎮破口,這設立的防線。又有何用?九邊,應該是一個整體。
不過遼餉,就與士紳納糧一樣,是一個龐大的勢力及利益問題,現在也不是王斗可以撼動的。
對王樸的抱怨,他只是聽聽而己。
東協總兵曹變蛟。前屯衛總兵王廷臣也聽到王樸的話,二人久在遼東,自然明白其中關竅,曹變蛟嘆道:“王將軍,這內中之事太復雜了,你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