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四年八月,在松錦前線明軍與清軍血戰時,臨近東路。塞外滿套兒之地。
滿套兒便是后世的豐寧地區,南部多山地,群山綿亙,茫茫林海。北部水草豐美,盡是遼闊的高原草灘,從西北往東南。有湯河、潮河兩條大河。
這二河,湯河往東南后,經過密云鎮的馮家堡,石城堡,一直通向通州,天津等地。潮河同樣如此,經過密云鎮的古北口,在密云與湯河交匯,進入密云后,二河又稱白河。
崇禎十二年,鐘顯才奉王斗之令,開拓滿套兒,又移流民,在滿套兒諸地,沿著湯河、潮河兩岸,設立了眾多的屯堡。還有大量東路商人涌入,在境內設立畜場,礦場,伐木場等等。
總體而言,滿套兒南部,礦場與伐木場較多,北部草灘疏林地帶,各屯堡附近,畜場較多,各式的雞場,鴨場建立,還有牛場,羊場等等。
他們每年都生產出大批的肉瓷罐,暢銷東路各地,有軍隊這個大客戶在,不愁肉產品販賣不出。特別崇禎十三年時,滿套兒發現金礦,更吸引了眾多商人的進入。
由于獲利頗多,塞外廣大的地盤,己經成為東路商人眼中的金礦。
崇禎十三年下,甲等擁軍模范,鎮東商行會長鄭經綸與副會長賴滿成,因為積極響應王斗開墾塞外的號召,更被幕府嘉獎功勛值一百點,并被許可佩劍而行。
要知道,時舜鄉軍,現在靖邊軍計算軍功的“功勛值”可謂非常珍貴,一百點功勛值,足以兌換塞外良田一百畝,或是草場山地五百畝,這些都可以世世代代傳家的,只要王斗在一日,就保證這些土地歸他們所有。
以中國之民千百年來對土地的熱誠,誰不眼熱?而且,這些土地上,若發現什么珍貴的礦產資源,同樣歸擁有人所有,只需上繳收入的三成便可。
明顯一個例子,賴滿成選到的山地中,本來多溫泉,奇峰異洞,他原本打算建個山莊的,卻不料無意中發現了金礦,立時轟傳四野。
賴滿成有懷壁之憂,要將金礦獻給王斗,卻被王斗所拒,言幕府之律一法九鼎,豈有失言收回之理?此事之后,所有的東路商人都放下心來,開拓塞外的熱情越發高漲,除想獲得實利外,還想獲得功勛值。
畢竟軍隊塞外開拓的土地所得,都歸王斗所有,而沒打下的土地,也沒有安全感,沒有軍隊保護啊。況且,王斗許可與幕府聯合,卻不許可私自拓土,所以想要獲得封地,就只有從王斗手中獲得,功勛值,就是其中的途徑,可多渠道獲得。
越來越多的商人武裝出境,雇傭退役的舜鄉軍,招募護院家丁,刀客劍客鏢師什么的,幕府“宗師堂”設立后,許多擁有劍士身份的武者也被這些商人雇傭,加入各種塞外開拓隊。
這些商人開拓隊裝備精良,因為幕府大力支持,所以各隊都擁有大批犀利的東路鳥銃手銃與盔甲,他們主動刺探塞外各個部落情報,測繪山地水源。配合幕府的情報司人員,源源不斷將各樣情報發回。
而隨著東路匪患的肅清,境內太平,武器的收繳。也早己完畢,往日各人出門必隨身攜帶防身武器的現象消失不見,現東路能隨身攜帶兵器的,也只有軍人與學生。
而普通的軍戶百姓,商人什么的。要持武器,必須辦理持劍證與持銃證,經幕府鎮撫司與情報司證實忠誠可靠,方可擁有鳥銃,手銃,刀劍,盔甲等武器,而且平日不許攜帶出門。
鄭經綸等人被許可佩劍而行,可謂身份的象征,而且這種特許嘉獎者。時時都有面見王斗的機會,還經常可與王斗共進午餐或晚餐,不知讓多少人眼熱羨慕。
要知道,隨著王斗身份地位的提高,特別封忠勇伯后,要見王斗一面,是何等的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