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每一年中,在特定幾個日子里,王斗都會召見各界賢杰,與他們共進晚餐。名額只定在八個。私下里,一個晚餐名額的價值,己經超過了五千兩銀子。
只是甲等擁軍模范的獲得談何容易,甲乙丙丁。甲等稱號,非杰出貢獻者不可得。
經過幾年的經營,現在滿套兒之地,約有人口七、八萬,大小屯堡一、二十個,特別滿套兒更是大堡。有人口一萬余,連商人什么的算上,己經頗為的熱鬧。
這里本是外藩蒙古土默特右翼旗的牧放之地,萬歷年中,阿拉坦汗之子辛愛黃臺吉在此設立兀愛營,后傳到其孫俄木布楚虎爾手中,不過在歸順清國后,俄木布楚虎爾漸漸東遷,領著大股部落前往敖木倫河區域(現大凌河),滿套兒之地,只余少數部落,還有一些喀喇沁右翼旗小部落在此放牧。
鐘顯才領軍出塞時,懾于當時舜鄉軍之威,該處的土默特、朵顏人慌忙逃竄,跑到了灤河,以遜河地段,甚至后來又再東逃北竄,渾然不顧這里原本是土默特右翼旗的大本營。
大明初中期時,曾在滿套兒設立衛所,后辛愛黃臺吉又在此經營,有破舊城堡一所,鐘顯才趕走蒙古人后,領著屯民修葺了城池,并將該城重新命名,稱之為新永寧。
新永寧城座落在潮河南岸,經過兩年的建設,城池頗為堅固,城周四里多,高二丈五尺。在城的西面,南面與東面,分別建有城門,每門都有城樓,樓上還架立了一些佛狼機火炮。
新永寧算是滿套兒地區的心臟,而且這附近地帶,也算是水草豐美,土地肥沃,雖說小冰河時期,又常年干旱,潮河萎縮了不少,不過灌溉田地卻是足夠。
所以城池的附近,到處是林立平整的屯田,靠近一些山地處,還有眾多的畜場,加上前來淘金的商人不斷,城堡內眾多的商鋪林立起來,喧騰的叫賣聲響動,己經有了東路腹地的景象。
城池上飄揚著日月浪濤旗,此時在新永寧的東門城樓上,高史銀、溫方亮、沈士奇正持著千里鏡眺望。
在他們身后,靖邊軍前鋒朱雀營,左衛青龍營各位將官肅立,又有忠義營的官將們,比如楊東民、張文儒、徐友漁、李金盛、王安寧等人。
他們同樣穿著類似靖邊軍軍官的短身明甲,鱗甲腿裙,戴著帽兒盔,不過顏色款式上有所區別,士兵也是如此,他們的軍營,也不在永寧城,而是靠近延慶州。
還有一些參謀司人員在旁,比如溫方亮的叔父,贊畫溫士彥同樣在側。
千里鏡中,正有大批的東路商人,帶著他們的武裝商隊,各人或騎著馬騾,或趕著大車,沿著東路到新永寧的官道,絡繹不絕的,從東門進入城池。
這些人中,很多人都披有盔甲,或是持著鳥銃,雖然這些都是靖邊軍淘汰的盔甲兵器,但這些武裝,相對塞外的胡人,或是大明境內的明軍,決對犀利。
這些武裝商隊的人員構成也五花八門,以民間的“大俠們”居多,雖在靖邊軍看來他們都是烏合之眾,但用在塞外開拓,很多時候還是得力的。
“這次出征塞外,為什么要聯絡這些商人呢?他們能打幾個韃子?”
放下千里鏡,高史銀撇了撇嘴,對那些昂首挺胸前來的武裝商人們頗為不屑。
溫方亮也放下千里鏡,笑了笑。道:“按大將軍說的話,這叫軍民團結一家親,將整個東路的力量都調動起來,軍人與商人。都是一家人嘛。他們雖然不能打,但最不濟的,運送繳獲的戰勝品還是可以的,再說了,我們奪回的牛馬人口。很多還要賣給他們不是?看在肉瓷罐的份上,老高你就將就將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