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日,王斗一直在考察小凌河實地地勢,此時他己心有定計。
回轉靖邊軍大營時,就見一路上運送輜重糧秣到大營,特別是飲水的車馬不斷。
一般大軍出征在外,除了糧草,還有一點極為重要,就是大軍的飲水。
按人體所需,一人一天至少需要水量十升,騾馬更需要三十升,極端條件可以減半,不過不免影響到軍隊的戰斗力。萬計以上的大軍,一天需要的水量真是天文數字。
還好此時大軍占據了黃土嶺,山嶺的東南不遠是小凌河,南面地形平坦,同樣河流眾多,往日這里便是松山附近屯堡田地較為密集的地方,供應大軍的飲水沒問題。
有若平地起一巨城,放眼此時的黃土嶺,密密的都是明軍營寨。
現在這里駐扎了王斗靖邊軍,楊國柱宣鎮軍,王樸大同軍,還有符應崇的京營部隊,李輔明的山西軍,又有吳三桂與左光先的兵馬在西南處的松山嶺。
近十萬大軍盤旋在這一帶的山嶺平川,觸目所見,盡是海洋一般的營寨旗幟,刁斗箭樓密密林立。
而這么多的軍隊馬匹,需要的糧草也是海量,讓負責糧草供應的遼東巡撫邱民仰焦頭爛額,兵部侍郎沈廷揚在天津督運糧草,水陸并進,也是使盡吃奶的力氣。
因為糧草供應緊張,所以處在遼東前線的明軍,一般每個軍鎮,也只得五到十天領一次糧草,每次也只數百石左右。
這當然不夠,在缺乏油水的年代,青壯男子特別會吃,一天吃一升,也就是兩斤米很正常。這些米若做成米飯至少四斤,但有些人甚至一餐就可吃了。
馬匹更需要三升草料,以一萬人大軍計。人馬三七分來算,一天就至少需糧草二百石。
靖邊軍因為有大量的肉食,各兵食量略為下降,一人一天半升米足夠。不過由于馬匹增多,總體的糧草數量卻不少。
此次出征遼東,王斗軍中馬騾達到一萬余匹,一天的草料需要三百余石,人馬算下來。一天就需要糧草近四百石。
圍繞著糧草供應,各軍各官之間,不知產生了多少齷齪。
出征在外需要這么多糧草,雖說隨軍攜帶了一些糧秣,不過王斗都盡量讓當地官府供應,萬不得已,才啟用自家輜重營帶來的糧米草料。
懾于靖邊軍威名,王斗的兇悍,主管糧草的遼東戶部各郎中,通判諸員。都不敢過份怠慢。
加之薊遼總督洪承疇,遼東巡撫邱民仰,監軍張若麒,監軍王承恩等人的關注,惟恐這只強軍鬧將起來,造成不可收拾的后果,所以靖邊軍的糧草供應,都是優先級的。
不過就算如此,每次輜重營領來的糧草,也不能達到靖邊軍的需求標準。每五天一次,靖邊軍約需求糧草二千石,每次只得領糧草一千五百石,或是一千石。只領到需求的七成,甚至有時糧草緊張,只領到五成左右。
王斗知道前線糧草緊張,每次能領到需求五到七成,己經頗為不易,所以余下的缺額。他便用老辦法,用銀子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