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政院這個插曲過去后,朱由檢又讓群臣廷推大學士。
首先就是確定候選人,確定哪些人有資格擔任大學士。
按照大明慣例,非翰林不入內閣,沒有翰林院經歷的官員,不能成為大學士。
所以朝堂上禮部出身的官員,被第一批提出,作為大學士候選。
專督加銜推升的吏部左侍郎楊景辰道:
“禮部尚書來宗道,禮部左侍郎孟紹虞、禮部右侍郎王祚遠,太常寺卿、添注禮部右侍郎李標。”
“臣和吏部右侍郎董其昌、戶部專督錢法侍郎徐光啟、刑部右侍郎孔貞運、工部專督大工侍郎溫體仁。”
“皆是出身翰林院,可以作為大學士候選。”
這么多官員都有翰林經歷,可見清貴一系在朝堂的地位。
可以說,即使沒有內閣,他們在朝堂上也是位高權重,占據了很多官位。
朱由檢雖然覺得這些官員沒經過地方歷練,不適合擔任宰輔。但是他如今正在削弱內閣的地位,也沒有把大學士當成宰輔看待。
所以他沒有改變大學士候選資格的意思,仍舊按照慣例,從翰林院出身的官員中挑選。
因為之前已經說過從尚書和有擔任尚書資格的大臣中挑選,朱由檢道:
“禮部尚書來宗道、吏部左侍郎楊景辰、吏部右侍郎董其昌、戶部專督錢法侍郎徐光啟、工部專督大工侍郎溫體仁,列入廷推候選。”
“南京有哪些官員,可以列入候選?”
自己的名字被列入,楊景辰心中振奮,回應道:
“南京禮部尚書韓日纘,南京吏部侍郎林欲楫,皆是出身翰林院。”
朱由檢當即說道:
“韓日纘列入候選。”
“還有哪些人可以起復,列入大學士候選?
皇帝的要求實在太高,選的都是尚書、或者能擔任尚書的官員。
群臣選了很久,提出前任禮部尚書孫慎行、王圖、李騰芳、盛以弘,禮部左侍郎何如寵,禮部右侍郎成基命、張鼐,南京吏部右侍郎錢龍錫等人,都是屬于東林黨。
不是東林黨的,只有禮部尚書薛三省、南京禮部尚書錢象坤、吏部左侍郎鄭以偉等寥寥幾人。
可以說,當前大明的官員,不是閹黨就是東林黨。在這兩個黨派的傾軋下,中立的官員很少,也難以走上高位。
見到這么多人屬于東林黨,朱由檢沒有將他們整體起復,而是一一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