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圖南想到家鄉福建的一位名人,舉薦道:
“福建建寧府建陽,素來是印書重地。不但有民間書坊,還有書戶服役。”
“朝廷的各種制書,例如嘉靖年間的《明倫大典》,就是在建陽印制。”
“近年來,建陽余象斗,自號三臺山人,刊刻了《三國志傳》《水滸志傳》《廉明公案》《皇明諸司公案》等書,在各地頗有名聲。”
“臣以為,余象斗印書數十年,由他擔任總編輯,定能把通訊社辦好。”
朱由檢對此不置可否,因為他知道印刷是印刷、編輯是編輯,兩者是不同的分工。余象斗聽起來就是個印書的,不適合擔任總編輯。
但是此人印書數十年,應該在印刷上很有經驗。讓他去辦印刷廠,似乎也很適合。朱由檢道:
“召余象斗進京,看看他的才能。”
“若是能夠使用,那就負責印刷。”
“還有其他人選嗎?”
聽出皇帝對余象斗這個人選不滿意,出身嘉興的大學士施鳳來道:
“湖州凌濛初,秀才出身,和前任大學士朱國禎友善,曾編纂《后漢書纂評》《國策纂評》《東坡禪喜集》等書。”
“他創作的雜劇、戲曲,曾得湯顯祖稱贊。”
這個是誰朱由檢一時沒想起來,又聽袁可立舉薦道:
“蘇州馮夢龍,秀才出身,曾編訂《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校對增補的《水滸全傳》《新列國志》《增補三遂平妖傳》等書,不可勝計。”
這下朱由檢想起來了,馮夢龍編纂的三言,凌濛初編纂的二拍,合稱《三言二拍》,是中國古典短篇白話小說的巔峰。
兩人都是秀才,還都是這時的人物,這是朱由檢沒有想到的。所以他當即下令道:
“召兩人進京,暫時任命為主編。”
“誰能把報刊辦好,就升任大明通訊社總編輯、特賜元士出身。”
兩個在后世并稱的人,被他安排成了競爭對手,看看誰更用心,幫自己達成目的。
皇帝所擁有的資源,果然不是普通人可比。一個特賜元士出身,就能讓科舉不第的讀書人搶破頭皮。
即使馮夢龍、凌濛初不來,這個消息傳出后,也會讓很多人趨之若鶩,不愁沒有人才。
《明史·火災》:
(弘治十二年)十二月,建陽縣書坊火,古今書板皆燼。
這是明史中唯一有關書坊的記載。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