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要讓都察院成為自己監督群臣的助力,而非監督自己這個皇帝。
這個爭議之后,接下來就順暢了。大理寺以下各寺部推,這是之前就定下的,此時正式確定,朱由檢道:
“各寺正卿、少卿,由吏部和相關部門部推,承政使以上大臣推舉。”
“地方督糧、提學、水利等分巡道員,同樣由吏部會同相關各部推舉。”
“通參以下的弘政門會選,以后改為部推。吏部只有五品以下官員任命權限,高于五品的高級官員,都要進行推選。”
這是在限制吏部的權力,把高級官員任命權力分給群臣,群臣自然很樂意。
房壯麗這個確定要在明年退下去的吏部尚書,則是老神在在。似乎一切都和他無關,對此不發一言。
楊景辰是專督加銜推升侍郎,無論是廷推、部推,他的權力都很大。再加上這是皇帝提出來的,他不可能反對。
文選司郎中周家椿轉任大理寺右少卿后,現在仍舊空缺。其它吏部官員和這個權力關聯并不大,沒有人冒著風險反對。
可以說,朱由檢是在趁著掌權的機會,削奪吏部、尤其是文選司郎中的權力。免得再出現個顧憲成,在這個五品官位上,糾集出政治集團。
現在只是把五品以上官員的任命權奪到朝廷上,以后朱由檢還打算把掣簽法改變——
這個選官辦法,在朱由檢看來很是兒戲。表面上看似公平、實際上卻能動手腳,而且很難把優秀官員選拔出來。
這些廷推和部推定下來后,最后剩下的就是九卿廷推了,朱由檢道:
“督撫臨時調任,任期不滿三年的,由九卿廷推人員快速接任。”
“其它臨時設置的職位,同樣由九卿推選。”
“提督、總兵、副總兵,以及護軍使、護軍都尉這些軍職,因為軍情緊急,以后就在兵部常參會議上,直接由九卿廷推。”
這個權力實在太大,九卿對此是十分滿意。但是其它的臣子,對此就很不滿了。
吳尚默之前提出的質疑,就是針對九卿廷推。
甚至就連大學士,對他們不能參與九卿廷推也很不滿。只是當前在任的四位大學士,都不敢反對皇帝而已。
面對群臣的反對,朱由檢強硬地道:
“九卿會推是廷推的來源,屬于朝廷舊制。”
“臨時職位時間緊迫,需要快速決斷,當按這個舊制由九卿廷推。”
“軍職如果不由九卿廷推,那就按萬歷五年之前推舉三邊總督、宣大總督的前例,由五軍都督府和大九卿堂上官及科道廷推。”
這個說法,更讓文臣炸鍋。五軍都督府被排除出廷推,是在張居正執政期間完成的,文官的權力也由此達到鼎盛。現在的這些文官,當然不愿意五軍都督府參與廷推。
尤其是勛貴聽到皇帝的說法后,紛紛來了精神。他們實在沒有想到,自己還有可能獲得用人權。若非擔心這件事失敗,他們以后也會被文官盯上,有些人已經要出言支持皇帝了。
朱由檢看著他們的表現,心中再次搖頭。這些勛貴連到手的機會都不把握,實在難堪大用。參與廷推都不敢,怎么可能從文官手里奪權?
心中對勛貴參與廷推不抱希望,文官卻不這么看。他們知道,皇帝提出這個說法后,一定會有勛貴躍躍欲試,說不定過些日子就有人冒出來。
與之相比,讓九卿廷推這些職位,就沒有那么大壞處了,至少都還在文官掌控下。
所以爭論之后,朝臣大多退縮,認同這些職位,可以由九卿廷推——
無論如何,不能讓五軍都督府參與廷推,不能讓勛貴和武將取得用人權。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