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實事求是,臣又豈能有違?”
“臣這就安排發表這篇文章,讓天下士民討論。”
朱由檢頷首認可,又看著文章的作者,夸贊道:
“艾南英這個華夷大防,寫得極有見地。”
“師范學堂當真是人才濟濟,無論老師學生都是如此。”
“看來這個學堂的風氣不錯,水清而木華啊!”
“把它放在清華園旁邊,當真是放對了。”
“以后朕的子女,也要放在清華園,去學堂薰陶一下。”
心中高興之下,給師范學堂賜了個清華學堂的別稱,并且讓孫奇逢等人,建立附屬的中學堂、小學堂、幼兒園。
在皇宮沒有改造完成前,他的一些子女會放在清華園,在師范學堂接受教育。
錢謙益聽著皇帝的感嘆,心知艾南英入了皇帝的眼,又湊趣道:
“艾先生不但文章寫得好,還著有《古今全史》一千多卷,如今正在連載。”
“是不是把他特賜為元士,進入翰林院國史館?”
朱由檢寫下“清華學堂”四個大字,聽到這個提議,頷首道:
“艾南英的學問,當元士是綽綽有余了。”
“但是能否特賜元士,還是看他的文章是否被認可。”
“如果他的華夷大防觀點能辯倒其他人,《古今全史》又在史學上有功績,確實可特賜元士身份。”
“你和禮部的官員多關注一下,作為人才舉薦上來。”
認可了錢謙益的提議,讓他放手操辦。
錢謙益高興地接受命令,又聽皇帝囑咐道:
“明年就是會試,今年的元士人選,一定要先征求意見。”
“只有確定不參加會試的,才能成為元士,否則就自動放棄元士身份。”
“朕不希望有些人成了元士卻又看輕它,想以元士的身份考進士。”
“須知,元士和進士身份等同,磨勘期都是四年。”
這是他設立元士的初衷,當作同進士出身。
錢謙益作為朝堂大臣,當然是知道這點的。而且他還知道,皇帝為何特意提到這一點。
因為鄉試廣額,今年錄用了很多舉人。明年的進士又會取用八百,有很多舉人能成進士。
這些人只要成了進士,就能獲得從八品到從六品職位,相比元士獲得的正九品,至少要高半品。
所以一些自忖能考上進士的元士,心里就不平了。他們覺得如果不是元士的身份限制,自己能考上進士。有些人甚至在報紙上發牢騷,覺得應該允許元士考取進士。
皇帝今日這番話,就是對這些人的回應:
決不允許元士考進士,維持兩者的同等地位。
不過這解決不了一些元士心中的不平,錢謙益試著說道:
“元士只能授官正九品,是不是有些低了?”
“臣以為既然元士等同進士,應該同樣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