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檢有些愕然,看著錢謙益道:
“翰林院正九品官員,難道還算低嗎?”
“進士可是只有一甲,才能直接當翰林。”
這下輪到錢謙益愕然了,張了張嘴巴,有些口干舌燥地道:
“翰林院正九品侍書,也能算是翰林?”
“他們只是翰林院低級官吏而已。”
朱由檢理所當然道:
“都是翰林院的官員,難道還能不算翰林院出身?”
“元士都是國士,放他們到翰林院,就是為國儲才。”
“如果有人立下的年功多,從正九品職位也能升上去。”
升上去是升到哪一級呢,當然是指大學士。
因為翰林官員相比其他官員,最關鍵的就是將來能入閣。
內閣以前就是翰林院的附屬機構,只有翰林官員才能當內閣大學士。
錢謙益萬萬沒有想到,皇帝把翰林院正九品侍書,也當作翰林院官員。
這可和他預想的不一樣,甚至很多大臣都沒有想到這一點。
想到未來的翰林院庶吉士要面臨元士的競爭,其中一些元士甚至出身吏員。錢謙益知道這番話傳出去一定會引起軒然大波,擦著額頭上的冷汗勸諫:
“士子經縣試、府試、院試、鄉試、會試、殿試,還有翰林院的考試,方能成為庶吉士,成為翰林院官員。”
“如今陛下特賜元士出身就能把他們直接點翰林,對庶吉士太不公平。”
“臣以為正九品侍書,不算翰林出身。”
這下朱由檢就皺眉了,不悅道:
“都是翰林院官員,難道還有分別?”
“聽你這個意思,是只有一甲進士和庶吉士,才算翰林出身?”
錢謙益急忙點頭道:
“正是如此!”
“只有一甲進士和庶吉士,才算翰林出身。”
“他們是從進士中優中選優的人才,大學士當從他們中間選?”
這是以前的慣例,如今仍在維持。
朱由檢因為不想內閣的權力太大,對此沒有改變。不過元士擔任的正九品侍書如果不算翰林的話,那對元士也太虧待。
所以他一時沉吟不語,看錢謙益如何解決這一點。
錢謙益對實務或許不怎么精通,但是出身翰林院的他,對這些卻是門清。很快就想出了一個好辦法,進言道:
“臣以為元士身份既然等同進士,那就允許他們考庶吉士。”
“有庶吉士身份后,方能算是翰林出身,散官后直接擔任正七品官員。”
這對元士來說是個考驗,也是直接升到七品官的機會。
同時能把吏員、工匠出身的元士刷下去,不讓他們獲得翰林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