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是中國的正統朝代嗎?
這在大明并沒有一個明確結論。
引發這場廷議的錢謙益率先道:
“太祖開國奉天討元,曾命宋濂等人起草北伐檄文,檄諭齊魯河洛燕薊秦晉之人曰:”
“自古帝王臨御天下,皆中國居內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國,未聞以夷狄居中國而制天下也。自宋祚傾移,元以北狄入主中國……”
“可見元朝本為夷狄建立。”
“孔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
“太祖解曰:夷狄,禽獸也,故孔子賤之。以為彼國雖有君長,然不知君臣之禮、上下之分,爭斗紛然。中國縱亡君長,必不如此。是其有君,曾不如諸夏之亡也。宋儒乃謂中國之人不如夷狄,豈不謬哉!”
“故而元朝君主為夷狄之君,有不如無,不當視為正統,元朝也不是正統朝代。”
這番話態度鮮明,讓群臣紛紛側目。
顯然,錢謙益是知道了皇帝的態度,所以發出此言。
作為東林黨后起領袖,又主盟大明文壇數十年,錢謙益在朝野的影響力是很大的。
而且很多人還知道,這是一個性子有點軟的人,非常容易屈伏皇帝。
他這樣的人都堅持元朝不是中國正統王朝,可見皇帝心意。
所以,在錢謙益出言之后,群臣紛紛附和,認為元朝不是正統王朝,元世祖也不是中國之君。
即使有異議的,也無法否認元朝由夷狄建立、更無法推翻孔子的結論。他們只能從天命上,為元朝稍作辯解:
“元朝雖為夷狄建立,卻也同樣有天命。”
“《諭中原檄》曰:自宋祚傾移,元以北狄入主中國,四海以內,罔不臣服,此豈人力,實乃天授。”
“故而元有天命,當為中國朝代。”
這也是《諭中原檄》的內容,也是大明在對待元朝時,所矛盾的一點。
一部分人認為大明取代的是元朝的天命,元朝自然應該是正統朝代。
另一部分人則嚴守華夷大防,不承認元朝是中國朝代。
嘉靖年間,因為北虜入寇,朝廷上下仇視蒙古人,不認為元朝是中國正統朝代的觀點成為主流,元世祖就是那時候被大明君臣從帝王廟移出去。
一些人以為當今皇帝把元世祖重新請回帝王廟,是承認元朝是中國的正統朝代。故而仍用天命說,闡述大明是取代元朝天命。
這和《諭中原檄》上的矛盾是一脈相承的,大明二百多年來,對元朝的態度一直在承認和不承認之間徘徊。
兩撥人就此展開激烈爭論,朱由檢看著他們吵吵嚷嚷,發現持不承認觀點的居多,大多數臣子都不認為元朝是中國的正統朝代。
劉宗周道:
“《諭中原檄》為宋濂草擬,方孝孺是宋濂的弟子,學問一脈相承,曾作《釋統》一文,曰:”
“強暴者誠夷狄也,誠不可為正統也。”
“若是夷狄征服中國即為正統,岳武穆、文忠烈又何必抗擊外夷?”
“臣以為元朝不當為正統,只是夷狄憑借強暴的武力、強行入主中國而已。”
這番話語,得到李邦華等樞密大臣的認同,因為岳飛、文天祥都是他們所推崇的。
尤其在皇帝祭拜文天祥、滿桂也同時取得大寧之戰的勝利后,很多人認為這是英烈們在天有靈所致,心里面更加信奉他們。
如今聽劉宗周說認了元朝是正統,岳飛、文天祥等人的抵抗就毫無意義。他們當然不同意這一點,反對把元朝作為正統朝代。
就連朱由檢,對此也連連點頭。因為否認了這一點,大明的將士就沒有抵抗外夷的信念了。他當即態度鮮明道:
“若是誰能征服中國誰就獲得正統,正統豈非和人盡可夫的婊子無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