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等正統,不可取也。”
“方孝孺的《釋統》解釋得對。”
這個態度,讓劉宗周的心中一喜,嘴角都忍不住翹了起來。
他對方孝孺一直是很推崇的,還曾整理方孝孺留下的文集。
當今皇帝為方孝孺等建文忠臣平反后,他心里是很高興的。現在皇帝認可方孝孺的學說,讓他更是歡喜。
其他臣子在聽到皇帝連“婊子”都說出來了,一時都是無語。
雖然皇帝這番話說得刺耳,但是如果真的把征服中國的朝代都當作正統的話,正統當真與婊子無異。
這讓那些想為元朝辯解的,都說不出話來。他們只能糾纏于正統不可缺失,不能從中斷絕。否則連年號都沒法定,不知采用哪一個。
對此,不用朱由檢開口,錢謙益就說道:
“朱子曰:又有無統時,如三國、南北、五代,皆天下分裂,不能相君臣,皆不得正統。”
“臣以為元朝之時,同南北朝一樣正統缺失,可以稱為無統。”
“編撰史書之時,使用黃帝紀元。”
這個看法,讓朱由檢大為稱贊,夸獎道:
“錢先生這個說法好啊!”
“中國的正統一直在,上承黃帝等三皇五帝。”
“縱然一時斷絕,也能再次延續。”
“像是南北朝時、宋朝臣服金國時,都當作為正統斷絕,使用黃帝紀元。”
“有三皇五帝等先賢留下的文明在,中國就能復起!”
正式承認中國有無統之時,不為了讓正統不絕,連夷狄建立的朝代都要承認。
正統問題解決后,就有人提到了天命。
既然正統可以斷絕,天命可不可以斷呢?
有些人想以此否認夷狄有天命,但是元朝有天命一說,就寫在《諭中原檄》里。
這篇堪稱國本的檄文,根本是無法篡改的。最終朱由檢以天子的身份,強行做出解釋道:
“元朝是有天命,它興起時宋朝暗弱,得到入主中原的機會。”
“如果其奉行中國之道,元朝的天命是有可能穩住的,元朝皇帝能歸化為華人、成為中國之君。”
“但是,元世祖忽必烈雖然在漢地推行漢法,卻沒有完全奉行中國之道,連漢姓漢名都沒有。”
“如此作為,豈能稱為中國之君?”
“元朝天命,也是因此失去。”
“他們是以夷狄身份入主中國,甚至歧視漢人,導致胡虜無百年之運。”
說著,朱由檢詳細解釋了元朝在漢地推行的漢法,在草原、西域等地推行其他治國道理。
最終得出的結論是:元朝并沒有奉行中國之道,只是在漢地部分實行漢法而已。
所以它沒有完全承接中國的天命和正統,元朝皇帝也不是中國之君。
這個說法,完美承接了《諭中原檄》的觀點,錢謙益欣喜道:
“元世祖尚且沒有完全承接天命,其他元朝君主更是不如。”
“《諭中原檄》曰:元之臣子,不遵祖訓,廢壞綱常,有如大德廢長立幼,泰定以臣弒君,天歷以弟酖兄……”
“故而元朝承接的部分天命,在他們手中一點一點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