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國來朝、天朝上國,群臣都聽得心潮澎湃,視為理所當然。
對于以中央之國自居的中國來說,以天朝上國的身份統治天下是理所當然的。如果只是個區域霸主,反而會讓人產生屈辱感。
所以群臣在聽到皇帝說大明現在只是四星霸主、與大明并列的還有其它國家后,他們心中都產生了屈辱感。
尤其是錢謙益這個見機快的,此時伏地拜道:
“臣等無能,使陛下的天子名號蒙塵。”
“今后必輔佐陛下,讓大明重新成為天朝。”
群臣紛紛拜倒,向作為天子的朱由檢請罪。
朱由檢微微一愣,旋即明白了他們為何這樣。
天子和皇帝這兩個稱呼雖然經常混用,但是兩者之間,卻存在著區別。
天子稱號更注重的是天下性。《孟子》曰:天下謂天子之所主,國謂諸侯之國,家謂卿大夫家。
在儒家臣子看來,天子作為天下之主,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不能統治天下,天子的名號就會蒙塵,輔佐的臣子同樣有責任。
所以這些臣子在朱由檢說大明不再是天朝上國、不能統治天下后,紛紛跪地請罪,顯示自己有恥。
朱由檢想明白這些后,感覺可以在這方面做文章。尤其是他想把天子和皇帝區分開,讓天子以天之元子的身份掌握祭祀權力——
那樣以后縱然丟失了統治權,也能憑天子身份,維持虛君地位。
這是他為后世子孫尋求的保障,只要后世子孫不倒行逆施,多半能夠成為虛君。
所以,他以天子身份向群臣道:
“天子有天下,公侯有國,大夫有家。”
“諸位朝堂大臣,按古人的話說就是大夫,現在也多半有世襲爵位。”
“朕希望諸位將來都有食邑,擁有一塊封地建立世家。”
“有大功的更是能封公侯,成為諸侯國君。”
“你我君臣協力,重振大明聲威!”
再次向群臣許諾,和他們一起分享利益。
又讓群臣平身,不用一直跪拜。
群臣神色肅穆,心中懷著喜悅。他們現在確信:
當今天子是有雄心的,而且沒有忘記他們。
這些人對向外開拓的態度,也發生了轉變——
因為開拓的成果,會有他們一份。
朱由檢為了踐行這個承諾,也為了把天子和皇帝區分開,繼續向群臣道:
“眾卿可知,朕為何稱蒙古為帝國,而非是天朝嗎?”
“歷史上能稱作天朝的,都有哪些朝代?”
群臣有些不明所以,但是想到剛剛皇帝說的“天子有天下”,袁可立道:
“陛下是說,蒙古沒有統治天下,所以不能稱為天朝,只能稱為帝國?”
朱由檢頷首道:
“正是如此!”
“蒙元雖強盛一時,卻未能征服安南、日本。”
“西邊征討埃及和歐洲,同樣也是失敗。”
“所以它沒有統治天下,不能稱為天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