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著這個道理,朱由檢道:
“與之相比,大明在太祖開國之后,就讓許多國家朝貢。”
“成祖派遣鄭和下東洋,冊封足利義滿為日本國王。”
“鄭和下西洋后,更是讓西邊諸國朝覲,探索了當時所能知道的,整個已知世界。”
“在北方,成祖五征漠北,讓瓦剌、韃靼朝貢。”
“西域諸多國家,同樣紛紛入貢。”
“那個時候,大明是毫無疑問的天朝上國,可惜未能持續!”
群臣想著大明當年的強盛,一時也多有感懷。
大明直接管轄的地域或許不及蒙元廣,但是在最強盛的時候,卻沒有一個敵人。
所有被大明知道的國家,幾乎都臣服于大明。
當時的大明稱得上萬國來朝,毫無疑問是天朝上國。
(永樂時期疆域和藩屬,只有幾個白色的地方被大明所知卻沒有朝貢記載,但它們也不能稱為敵人。當時的大明可以說是征服了時人所知天下)
對比如今被荷蘭數次進犯、西班牙在呂宋殺戮華人,群臣更加感受到:
現在的大明已經衰落了,按照皇帝的話說,就是從天朝跌落為帝國,只有區域霸權。
袁可立有些疑惑道:
“如果說只有成宣時期的大明才能稱得上天朝,以前的朝代又如何能以天朝稱之呢?”
“除了沒有直接管轄西域之外,大明的疆域和藩屬遠比漢唐要多,它們如何稱之為天朝?”
按照大明人的看法,大明的疆域遠比宋朝遼闊,和唐朝大體相當,相比漢朝則有所不及——主要差的是河套、交趾、朝鮮四郡和西域。
不過在大明最強盛時,河套、交趾是屬于大明的,朝鮮也和西域一樣是大明的屬國,只是沒有直接管轄。
再加上鄭和下西洋征服的諸多屬國,大明的強盛可謂“遠邁漢唐”。
這樣的大明才能稱為天朝,漢唐也能稱得起嗎?
“漢唐當然當得起!”
朱由檢斬釘截鐵地道:
“漢唐最強盛時,同樣沒有一個敵人,稱得上征服了當時所知的已知世界,也就是當時人們認為的天下。”
“所以漢唐是毫無疑問的天朝,宋朝則不是。”
“漢唐之前,夏商周三代和秦朝,也可以說是征服了人們所知的天下,同樣能稱天朝。”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對于那時是成立的。”
“夏商周、秦漢唐、還有大明最強盛時,皆能稱為天朝上國!”
這番話語,讓群臣在剛才的羞愧之后,心中泛起了自豪感。
大明能和夏商周、秦漢唐并稱天朝,他們這些臣子,同樣也感覺與有榮焉。
只可惜現在的大明相比成宣時期衰落了,這讓他們更加有了重振大明的緊迫感:
不把大明重新振興為天朝,他們就是死了,有何顏面去見祖宗先賢?
不過,現在的大明想重新成為天朝,難度和以前不可同日而語——
按照皇帝把已知世界作為天下的定義,現在大明所知道的天下,要比以前大多了。
武英殿懸掛的坤輿萬國全圖和世界地圖,很多大臣都是見過的。
想征服這樣的天下,沒有多少大臣有信心。
很多人還怕皇帝好大喜功,像成祖那樣勞民傷財。
徐光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