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有此雄心,臣等定然全力輔佐。”
“但是泰西諸國遠在萬里,如何能夠征服他們?”
“臣以為恢復成祖舊疆即可,不必妄求天朝。”
這番話一些臣子贊同,但是更多的臣子,則是怒目以對。
甚至有人指責徐光啟和泰西傳教士交好,不想讓大明征服泰西。
朱由檢聽著他們吵吵嚷嚷,對一些人敢說征服泰西很是欣慰:
不管能不能夠做到,臣子有這樣的心都是好的,總比一味收縮要強。
當然,大明也不可能把所有國家都征討一遍,變得舉世皆敵。他向群臣說道:
“當今天下之廣,遠超前人所知。”
“故而朕也同樣以為不必完全征服天下,尤其是那些沒多大價值的地域。”
“成祖靖難奠定大明疆域,將來只要能恢復成祖時的舊疆、讓天下所有國家都不敢與大明為敵,大明即可重新稱為天朝,成為知天命的五星文明。”
“愿諸君同朕一起努力,把大明重新振興為天朝!”
一時間,群臣紛紛高呼,重振大明、重返天朝,成為大明君臣的共識。
朱由檢明確提出了自己的綱領,他的所做作為,都是為重振大明!——
統一這個認識后,朱由檢方才繼續道:
“大明天朝,有王公侯伯的諸侯國,有子男爵士的領地,甚至連太子都有領地。”
“朕作為皇帝,自然也要有直轄領土作為王畿,稱之為大明帝國。”
“將來的大明天朝,要以大明帝國為核心、諸侯領主為羽翼、諸多藩屬為屏障,統治天下四方。”
“眾卿無論分封在哪,只要遵守禮法,都屬于天朝臣民,保留華人公民身份。”
這是他對天朝和帝國的進一步定義,同時把天子和皇帝進行區分。
天子所統御的是整個大明天朝,皇帝則是大明帝國的國君。
諸侯領主臣服的也是大明天朝的天子,而非大明帝國的皇帝。
維系大明天朝的關鍵,在于天子本人。大明帝國必須通過大明皇帝兼任大明天子這個聯系,獲得對藩屬的干涉權。
如果他們推翻了皇帝和天子,大明天朝就不復存在,那些藩屬有可能會紛紛獨立。
這是朱由檢為了維持子孫的地位,所設的又一重保險。期望能在將來,至少保持個虛君地位。
而且為了減緩權力流失的速度,他把理藩院獨立在朝廷其他機構之外、并且規定天子有直接下旨的權力。
大明帝國的官員,則無權干涉理藩院。他們也無權對藩屬直接下命令,必須通過天子和理藩院,才能對藩屬下旨意。
這樣大明的皇帝即使對朝堂失控,至少也能保住對理藩院的控制權。甚至在忠誠藩屬支持下,重新奪回權力。
對這些隱藏的用意,群臣暫時還沒有認識到。他們只是感覺到,皇帝要明確所管轄的領地范圍。
這對他們來說自然是好事,意味著新開拓的領土,皇帝不會直接納入管轄范圍,而是會分封出去。
所以他們很支持皇帝把直轄領地定為大明帝國,并且希望皇帝,明確大明帝國的范圍。
兩京十三省不用說,這必然是屬于大明皇帝直屬領地的,都司衛所也沒什么爭議。但是皇帝新設的都護府不但有衛所,還管轄諸侯領主,這就存在爭議了。
理藩院掌院黃立極道:
“都護府管轄有藩屬,臣以為當屬于理藩院。”
“都護府的官員,由理藩院派遣。”
樞密院對此當然不同意,袁可立道:
“都護府為都司護軍掌管,理當屬于樞密院。”
“其管轄的衛所和藩屬,都屬于大明帝國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