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為皇帝爭領地,朱由檢當然同意,他說道:
“都護府、還有海外督撫管轄的軍民府和衛所土地,都屬于大明帝國領土。”
“大明帝國境內不分封,長城三百里外和海外,允許分封出去,由都護府或總督巡撫治理。”
“這些地方的主官由九卿廷推,所轄藩屬受理藩院監管,由理藩院官員在這些地方做屬官。”
“涉及藩屬的事務,必須由理藩院官員副署,符合宗藩規矩。”
以此解決理藩院和樞密院的爭議。
黃立極是沒膽子反抗皇帝的,但是他也得為理藩院爭奪權力,腦筋轉動說道:
“自貿區沒有衛所、也不用派遣政務官員,應當歸屬理藩院。”
“這些地方是藩屬還是大明帝國領土,懇請陛下決斷。”
朱由檢想著這些自貿區的作用,思索之后說道:
“自貿區仿照藩屬評定星級,具體是哪一星按其人口、實力和上繳的賦稅決定。”
“它們由自貿區居民組建議會自治,受理藩院和當地所屬督撫、藩屬監管。”
把自貿區作為共同管轄的土地,沒有劃入大明帝國里面。
不過大明帝國派遣的督撫是能監察它們的,對各個自貿區也有一定影響力。
朱由檢這么做,自然是為了多設些自貿區,讓設立自貿區的藩屬減少抵觸情緒。
他對在海外擴張直轄領土是不怎么熱心的,因為他知道以現在的交通和通信條件,根本管不過來。
成宣之后大明在海外設立的巡檢司等據點逐漸消失,就是因為無法維持長久的控制力。
有鑒于此,朱由檢傾向于把海外分封,只在重要地方設立衛所和軍民府,作為大明帝國的直轄土地。
自貿區則作為類似租界的地方讓居民自治,大明維護它們的地位,方便大明公民通過自貿區自由貿易。
這些劃分出來后,群臣開始認識到帝國和天朝的不同,更加認識到理藩院的權力。首輔韓爌不滿道:
“陛下,朝廷治理天朝,陛下治理帝國之外的地方為何專用理藩院?”
“臣等身為朝廷大臣,理當輔佐陛下治理整個天朝。”
朱由檢一時語塞,眼看群臣紛紛這樣說,只能向他們道:
“貴族議會都被納入國會了、理藩院也是朝廷五院之一,朝廷自然可以治理藩屬。”
“只不過藩屬的情況復雜,需要理藩院專理。”
“如果你們有想法,可以通過朝議、廷議,向朕提出建議。”
對群臣稍作讓步,卻仍舊沒有把理藩院讓出去。群臣想要干涉理藩院,只能通過天子。
朱由檢仍舊掌握著對理藩院直接下旨的權力,不需要通過內閣和六科。
這是之前他許諾不隨意用中旨時爭取的,韓爌等大臣想要推翻,都沒什么底氣:
如果他們敢強逼朱由檢放棄這一點,朱由檢就敢放棄之前的約定,再次使用中旨。
以他現在的威望,估計很多武將和地方官員,都會接受中旨。那些有密折奏事權力的官員,甚至會悄悄接受旨意。
所以爭論之后,朱由檢還是保住了理藩院控制權。他以天子的身份,授與理藩院管理藩屬的權力。
當然,理藩院需要其他衙門的配合,朝廷各機構對于理藩院,也有一定影響力。
同時,朱由檢也決定了大明朝廷直接管轄大明帝國,不會因為分出帝國,再建個帝國政府出來。
大明天朝的核心區域,仍舊由朝廷官員治理。
地方官員則是大明帝國的官員,他們對于帝國之外的藩屬,沒有干涉權力。
天朝、帝國、藩屬等概念,逐漸明確劃分。(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