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禮法公約》第一章:大明朝廷機構
第一條:大明天子奄有天下,組建大明朝廷,統治天下四方。
大明天朝包括但不限于大明帝國本土、海外塞外領土和藩屬土地。
大明天子即為大明皇帝,直轄大明帝國本土和海外塞外領土,作為大明天朝核心。
大明藩屬領土,由大明天子冊封的諸侯領主或自治議會所有,依照與大明朝廷簽訂的規矩條約治理。”
“這是又草擬了一條禮法啊!”
“還被放在第一條。”
聽著《邸報》上的文章,在茶坊里聽人讀報的茶客驚奇道。
《大明禮法公約》的擬定,最初只有朝廷官員和士人注意。
但是在報紙連篇累牘地宣傳制定了什么條文后,經常聽報的民眾,也注意了起來。
尤其是前段時間皇帝公開認可“君臣民共治天下”,把它寫入禮法公約總則,并且舉行征文,把優秀文章在報紙上刊登。
京城的百姓但凡不是閉目塞聽的,都對君、臣、民的權利和義務有所了解。
他們對新的禮法條款,自然關注起來。
禮法公約第一章的第一條,草擬出來后就引起他們熱議。
讀報的是位老秀才,稱得上熟讀圣賢書,搖頭晃腦地道:
“天子有天下,公侯有國,大夫有家。這是《孟子注疏》說的。”
“《大明禮法公約》的第一條,是確定天子統治天下的權力啊!”
其他讀過書的茶客,聞言紛紛點頭,顯示自己有學問。甚至有人拿著報紙,仔細觀看起來。
沒讀過多少書的民眾對這些文化人雖然有敬意,卻對掉書袋并不怎么感興趣,有人高聲問道:
“秀才,天子管天下誰都知道。”
“你說禮法公約的第一條,和咱們有什么關連?”
老秀才呵呵一笑,很滿意周圍人敬重的神色,對這個人有些冒犯的詢問也沒見怪。
他來讀報不止是為了賺點閑錢,更重要是想被選為議員。
對這些周圍的民眾,他自然很是和善,捻須笑著說道:
“君臣民共治天下,君主自然排在最前。”
“這第一條,就是講君主的權力,你說和咱們有沒有關聯?”
君臣父子夫妻,這是儒家三綱。
沒有君主的臣民,如同沒有主人的野狗無異。
所以在老秀才看來,第一條的君主,和自己很有關聯。
否則他就算學成文武藝,又向哪里施展?
不過一些民眾,對此就不以為然了。他們雖然不敢說無君無父的話,卻對此沒有興趣。
有人大聲問道:
“說來說去,和我們有什么關聯?”
“難道咱們草民,也能成為國君?”
聽得眾人大笑,都覺得是戲言。
他們區區草民,哪有可能成為什么國君?
就算是最低級的爵士,也不是尋常人能夠妄想的。
最有可能的是從軍戰死,博個烈士身份。那樣后代就能成為世襲軍士,說不定能累積軍功獲得爵士身份。
想想這里面的難度,很多人就搖頭不已。不是走投無路,沒有多少人主動去從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