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慌!”
“這次華夷之辨,是太常寺卿錢公發起的。”
“為父也是太常寺的官員,改日當面問他。”
“想來錢牧齋不會任意妄為,把冒家都定為夷人!”
說著,他像是為了說服兒子,也是為了說服自己,又道:
“咱們現在用的漢姓漢俗,還數代與漢人聯姻。”
“按朝廷三代華人歸化為漢人的規矩,都能被認定為漢人。”
“誰敢違背朝廷法度,為父就告到御前去!”
越說越有信心,認定自己是漢人。
想他堂堂進士,怎么會成為夷人?
冒辟疆初時還有些安心,認為進士不可能被當作夷人。
但是想到一個人后,卻憂心忡忡道:
“前任太學祭酒馬之騏,也是進士出身啊!”
“但是朝堂上面,仍舊有人參他‘非我族類’。”
“這要是咱們在朝堂上和人起沖突,說不定就會被同樣參一本。”
“今后在朝堂上,難道要縮著尾巴做人?”
冒起宗聽到這個人名,頓時也沉默了。
因為參馬之騏非我族類的,就是東林黨人。
他本人雖然沒有加入東林黨,卻和東林黨頗為親近。兒子冒辟疆在思想上更是完全的東林黨人,和很多東林黨后起之秀攪在一起。
想到以前東林黨參人的理由能用到自己頭上,頓時就有種荒謬之感:
『難道這就是報應?』
『害人者終將害己?』
信奉佛教的他,感覺這一切都有因果。如果不是自己這樣的人支持,東林黨又如何這般興盛,排斥一切異端?
現在,他只能吐氣長嘆,等待命運的裁決。
如果不能把身份確定,以后他們冒家,就只能夾著尾巴做人。
次日,太常寺中,冒起宗專門堵住錢謙益,詢問他自己身份的問題。
冒家是鎮南王脫歡之后很多人都知道,這在現在并不是一個敏感問題——
不像國初的時候,冒家蟄伏五世,方才考進士當官。
錢謙益在此之前,根本沒有注意到冒起宗身份的問題。如今冒起宗主動詢問,這才關注起來。
眼見冒起宗忐忑不安、頗有些擔驚受怕,他急忙安撫道:
“冒家歸化數百年,早已成為漢人。”
“冒兄不必不安,這身份不因為你祖上的身份有異。”
“最多說你有蒙古血統而已,如同恭順侯吳汝胤。”
說著,他向冒起宗詳細介紹了吳汝胤身份的認定。如今恭順侯家族,都被認定為有蒙古血統的漢人。
還有清平伯、南寧伯、伏羌伯等等,同樣被認定為漢人——
皇帝就是再強調華夷之辨,也不會把這些效忠大明數百年的貴族推出去。
這些人都按華人歸化三代即為漢人的規定,全部被認定為漢人。
冒起宗聽到這里,方才長出一口氣,覺得不會再被人攻擊“非我族類”。
不過想到兒子冒辟疆在翻譯學堂學外語,他又詢問錢謙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