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人要用漢姓漢語,小兒如今在翻譯學堂學日語,有沒有什么妨礙?”
“會不會被認為在夷化?重新變成夷人?”
心中還暗自慶幸自己因為炒黃金讓兒子學了日語,而非更熟悉的蒙古語。
否則現在就說不清了,一定會被人認為在重新變成蒙古人。
錢謙益聽著他的擔心,哈哈大笑著道:
“放心!”
“皇上說了,學外語是開眼看世界,不是夷化成夷人。”
“以后教化外夷,還需要翻譯學堂的學生出力。”
“翻譯學堂那邊,會加強禮法教育,讓學生知道什么是華夷。”
“只要嚴守華夷大防,就不會因為學習外夷的語言,轉變成了夷人。”
——
冒起宗這個時候,方才完全放下心。
還向錢謙益討要一份教化政策,爭取讓冒辟疆在教化上做出成績來。
如此才能更好地擺脫身份方面的懷疑,不會被人認為是非我族類。
錢謙益聽到他有這個想法,當然很是支持。
他在教化上也有一些想法,向冒起宗道:
“要說教化外夷,咱們太常寺也有責任。”
“有些色目人教族一體你該知道吧,前任太學祭酒馬之騏,就是因此被認為非我族類。”
“這宗教祭祀都歸太常寺管,你說能不能想個辦法,把他們教化成華人?”
冒起宗聽到這番話,頓時來了興趣。
他雖然不知什么是皈依者狂熱,如今卻對教化外夷頗是熱心,希望在做出成績后,徹底擺脫人們對冒家身份的質疑。
所以,在錢謙益提到這個問題后,他當即道:
“從宗教著手,教化外夷也有太常寺的責任。”
“皇上在國會設了宗教委員會,可以和他們一起商議。”
錢謙益微微頷首,帶著冒起宗去國會籌辦處,和宗教委員會商議這個問題。
他是禮法委員會的副主任,在國會籌辦處也是頗有面子的,很快就見到了張九功、王常月、智旭大師等宗教委員會的人。
這些人對各個宗教的見解很深,張九功道:
“大明一向提倡三教一家,如今厘正神仙體系之后,儒道佛三教之間,更是難分彼此。”
“如果要從宗教著手教化,首先就要把那些宗教融進來,讓大明宗教一體。”
“要讓各教派的信徒可以信仰其他神靈,而非宣揚只有自己信仰的神是真神。”
這是他和皇帝交流時,了解的多神教和一神教。相比多神教來說,一神教是排他的。只有破除唯一神靈信仰,才能把他們融合進來。
為此,佛道二教這些日子沒少和景教會論法,想要把景教等宗教吸納,實現大明宗教一體。
錢謙益知道這點后,頓時歡喜不已。了解到皇帝還談到宗教信仰自由、反對極端宗教后,頓時和冒起宗等太常寺官員寫了一份奏疏:
建議把宗教自由寫入禮法,任何大明公民都能自由信仰被朝廷認可的宗教,任何宗教都不得限制信徒信仰其他宗教。
其他的不許沒有度牒的未成年人信教、不許在宗教場所之外傳教等政策,同樣被太常寺官員提出。他們還打算利用大明宗教,把外夷教化為華人。仿照西方的傳教士,鼓勵神職人員出海。
宗教委員會監管的各個協會,同樣建立起來。先前成立的道教協會、佛教協會、景教會等都被納入其中,它們從收到的善款中分出基金,作為神職人員出海的花費。
大明朝廷為這些外出傳法或取經的人員發放度牒、提供各種方便。他們同西方的傳教士一樣,足跡遍布四海。為大明天朝的強盛,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