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起宗就不想兒子打上藩國烙印,只能去爭搶開放給藩屬的職位。
冒辟疆也知道這里面的敏感,點頭道:
“孩兒記得!”
“一定會首先效忠大明皇帝。”
“只是著脫夷入華可不等人,孩兒總不能考上進士才去幫他們?”
冒起宗皺眉想了一會兒,說道:
“無妨!”
“你直接以譯字生的身份去理藩院做吏員。”
“然后為父再幫你運作一下,派去朝鮮世子那邊。”
“這樣你就是朝廷派去的,有個正經身份。”
冒辟疆聽得老大不樂意,因為他并不愿意做吏員。
在大明這個身份是被歧視的,也就是當今皇帝登極后好了一點,吏員得到了升為官員的機會。
不過他們在官場上同樣備受歧視,當了官也多是底層官員。
冒辟疆不情不愿道:
“吏員就不必了吧!”
“孩兒只要不認朝鮮世子為主公即可。”
“這樣就不會成為他的人。”
冒起宗指著他的鼻子,有些恨鐵不成鋼地說道:
“你啊!還是不知道宦海險惡。”
“這事情是你能說清的嗎?”
“只要朝鮮世子給你個官身,你就被打上了他的烙印。”
“聽為父的,去理藩院任職,爭取以優秀吏員身份,被特賜元士出身。”
“然后再爭取考上庶吉士,成為真正翰林。”
這才是他的打算,以吏員身份,獲得特賜元士的機會。
冒辟疆聽明白后,才恍然道:
“原來父親想的是這樣。”
“元士能考庶吉士嗎?這件事情定了?”
冒起宗捻須說道:
“皇上說是把這件事交給了錢牧齋,其實對這件事很關心。”
“《蒙元史》的修撰,就任命了陳子龍、艾南英為校勘官,這在以前只有翰林院官員才能擔任。”
“現在皇上這樣任命了,說明朝堂上若是不通過,皇上就會把正九品侍書當作翰林院官員。”
“元士能考庶吉士,基本已成定局。”
冒辟疆聞言恍然,明白了艾南英這些日子為何樂呵呵地宣揚華夷之辨——
不需要擔心會試的他,可不有閑心宣揚學問嗎?
再想到只比自己大了三歲的陳子龍,他的心中更是有了緊迫感:
同齡人都如此優秀,自己如何能耽誤時間?
現在官場上實行磨勘法,可不能一直落在別人后面。
——
商定了如何行事后,冒起宗很快幫助冒辟疆,獲得了理藩院吏員身份。
此時的理藩院,仍舊有很多官員缺失,更別說是吏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