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略安南,首先需要派遣使臣。
朱由檢內心之中,還是希望安南的勢力能識趣。
這個時候的安南,稱得上混亂不堪,沒有統一全國的勢力——
北方的莫氏依附大明,是大明朝廷冊封的安南都統使。
南方的黎朝,主政的是擊破莫氏的鄭氏。當今黎朝國主,就是鄭氏扶持的,為此還脅迫前任國主自縊。
不過鄭氏在安南也不是沒有敵手,順化的阮氏積極經營,逐漸占據了南方。
天啟七年的時候,鄭氏和阮氏就爆發了戰爭。
今年再次開戰,現在還未結束。
這也是朱由檢同意在這兩年出兵、征服安南的原因。
除此之外,后世屬于越南的占城等地,現在還未被吞并。
這也是靖江王去開藩時,在瀾滄江三角洲順利立足的原因——
占城和柬埔寨都遭受安南的侵略,可以說是安南的附屬國。
柬埔寨還遭到暹羅的侵略,是安南和暹羅的雙重附屬國。
之所以如今未吞并,只是因為安南內部鄭阮分立、相互征戰而已。
在占城趁著安南內亂起兵自立后,積極和南洋國家聯系,擺脫安南的控制。
大明的勢力主動過去,他們當然是舉手歡迎。
靖江王在當地立足后,很快就發現當地民風孱弱。他在招攬華僑后,很快開辟了大片耕地。這也是他的野心,越來越大的原因。
朱由檢接到的奏報就有南洋各國的情況,他打算派遣使臣,確定對這些國家的方略。
召集理藩院、樞密院的大臣在武英殿開會,朱由檢道:
“瀾滄江巡閱使申用懋、平江都督江起龍,都去赴任了嗎?”
這些人是九月任命的,袁可立道:
“申樞密已經南下赴任,江都督前些日子也發來奏疏,已經從貴州領兵南下了。”
“想來這個時候,應該已經到了。”
不同于北方的海岸冰凍、船只無法通航,南洋這個時候,正是航行的好季節。
許多商船都是在這時候出行,躲避在夏天經常出現的臺風。
申用懋、江起龍就是在這個時候南下,前去瀾滄江一帶赴任。
朱由檢對這些有所了解,點頭道:
“瀾滄江新江南的開發,是明年的重中之重。”
“朝廷設立軍民府和巡閱府后,必然會引起周圍各國疑慮。”
“朕決定命中南半島各國朝覲,看誰愿意歸順?”
這個措施,出乎群臣意外。一些臣子想到皇帝前幾天說的天朝上國,以為皇帝想營造萬國來朝的景象、顯示自己的功績。
袁可立則不這么認為,他揣摩著皇帝的話語,仔細詢問道:
“陛下是想讓各國遣使朝覲,還是讓他們國主親自來?”
“若是強迫各國國主覲見,臣恐出現糾紛。”
召見藩國君主,從來不是容易的事情。就連大明最恭順的藩國朝鮮,國王到現在都沒有朝覲。
朝鮮王世子也是在大明數次催促后,方才被派過來。
如果大明強召南洋各國君主覲見,估計沒有幾個國主會來。
到時候大明改怎么辦?是對此視而不見,還是發兵征討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