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大明把南洋作為戰略方向,必然不能留著安南。
——
海軍部長喻安性道:
“陛下,大明今后的策略,是要攻略南洋嗎?”
“若是如此,臣贊同征討安南,威懾南洋勢力。”
顯然,從南洋獲得很多好處的海軍部,是贊同開發南洋的。
相比從南洋、西洋過來的船隊來說,北方的船隊實在不值一提。
更何況北方每年都有幾個月結冰期,海軍只有在終年不凍的南方,才有更重要的意義。
開拓南洋這件事,顯然要以海軍為主力。
邊防部就有些不樂意了,因為海軍和海外歸海軍部,他們負責的是邊軍和塞外。邊防部長劉遵憲道:
“如今建虜未定,漠南草原又一片混亂。”
“臣以為當先穩定邊塞,方可用兵海外。”
塞防和海防、開拓塞外和開拓海外,開始產生爭端。
如果當初把邊防部定名陸軍部,那就是陸海軍的矛盾。
對大明這樣的海陸帝國來說,無論海軍還是陸軍,都是不可能放棄的。
如果非要選一個,還是陸軍更重要些——
因為海外國家現在對大明的威脅不大,陸地上的胡虜,卻曾經入主中原。
所以成宣之后大明的戰略轉向收縮時,就放棄了海外。
導致西方后來居上,率先通過大航海進入殖民時代。
現在,朱由檢打算改變這個戰略。
因為他知道今后幾百年,都是海洋時代。
在陸地上還胡虜打生打死,遠不如發展海貿掙錢。
如果不是建虜有入主中原的可能,他根本懶得理塞外。
所以他明確偏幫道:
“大明今后的開拓方向,要以海外為先。”
“只有掌握海權,才能控制世界。”
“大明要恢復天朝上國的地位,必須開拓海外。”
明確了海權比陸權優先,是大明今后的重點。
劉遵憲聞言張了張嘴,顯然有些不服氣。
想到九邊的百萬將士,他說道:
“陛下,草原上蠻夷一批接著一批,可謂沒有窮盡。”
“大明如果不主動出塞,草原上遲早會誕生達延汗、俺答汗。”
“北虜終究會成為大患!”
這話放在以前沒毛病,但是大寧之戰后,朱由檢就不太在意了。他向群臣說道:
“大寧之戰的結果,已經顯示草原優勢最大的騎兵,面對新式火銃不堪一擊。”
“只要大明能保持這個優勢,草原上的胡虜,對大明就再也沒有什么威脅。”
“更何況漠南三大都護府建立后,邊疆能夠安穩。”
“今后,邊疆不需要那么多軍隊,就能穩固塞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