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結果,讓劉遵憲一陣難受。他沒有想到大明邊軍戰力的提高,竟然會導致邊防部的地位下降。
這讓他有些不甘道:
“陛下說要恢復漢唐故土、蒙元舊地,即使塞防不重要,也不能裁剪邊防軍。”
朱由檢看著他的神色,再想想西域等地還未恢復,現在的邊軍平攤過去,說不定還會不足。所以他點頭道:
“邊防軍確實不能裁剪,今后草原、西域,都還需要他們。”
“不過對這些地方用兵,后勤是個大困難。”
“閔卿你來說說,能支持多少兵馬遠征西域?”
“大明若是開拓西域,又能遷移過去多少居民?”
閔夢得聽到這個問題,神色一陣扭曲。他是萬萬沒有想到,海軍和邊軍的爭端,竟然牽連到了自己。
好在他知道當今皇帝是實事求是的,只要態度端正,答不上上來也沒什么大問題。
所以他估算之后說道:
“西域遠在萬里之外,如今陜西、山西、河南三地又連年受災。”
“朝廷根本沒有能力遠征西域,最多讓甘肅鎮派出一萬兵力。”
“對西域的情況也是兩眼一抹黑,不知能遷移多少居民。”
這符合朱由檢的預估,也是他把西北災民,向東往海外遷徙的原因。
不僅是因為從西北到西域的距離并不近,還因為如今的大明,沒實力開拓西域。
如果把西北的邊軍派走、在西域打了敗仗,估計西北的野心家,很快都會跳出來。
所以他向劉遵憲道:
“劉卿聽到了吧,大明現在沒能力開拓西域遷移居民。”
“對于大明來說,現在最重要的就是把西北災民遷出去,不讓他們生亂。”
“誰違反這個政策,誰就是無視民眾生存需求、無視大明安危。”
“如果卿能解決,朕也可以把資源優先投放給邊防軍。”
劉遵憲聞言張了張口,想說能夠解決。但是想想草原上的現狀,他覺得遷移過去不了多少人——
蒙古人口最多時,也不過是百萬人。現在草原和西北一樣經常遇旱災,更難以承載更多人。
眼看皇帝有些不耐煩,想要繼續商討對南洋的攻略,劉遵憲咬了咬牙,斬釘截鐵道:
“請陛下給臣五年時間,臣必平定建虜。”
“按照陛下所說,遼東至少能養活千萬人。”
“民眾遷到遼東,能夠存活得更多些!”
這番話語,讓朱由檢一驚,想到了袁崇煥曾說過的五年平遼。
雖然大明現在的形勢和歷史上截然不同,但是對五年平定遼東,他還抱有懷疑。
不愿急中出錯給前線太大壓力,也是他決定把開拓方向,放在南洋的原因——
相比遼東,現在的南洋各國實在太好打了。大明只要投入兵力,就能確保勝利。
最麻煩的反而是氣候,以及長治久安。
不過就算失敗了問題也不大,至少南洋各國,沒有威脅大明京城的實力。
反而是建虜,一不小心就有可能破關劫掠內地,必須要穩扎穩打、步步小心。
如今,聽到劉遵憲要五年平遼,朱由檢當即緊盯對方,看看他是口說大話、還是真的有什么方略。(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