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使臣若不愿跪拜,可由臣等接待。”
“陛下只在需要時召見他們,不允許他們參加大朝會等典禮。”
“參加典禮的使臣,必須同其他臣民一樣,對陛下跪拜。”
朱由檢聞言點頭,覺得理所當然。
因為在這些典禮上他代表的不僅是自己,而是以天子和君主的身份,接受臣民朝拜。
就連他在祭祀時都需要朝拜天地,更何況這些外人。
所以,他強調道:
“天地君親師,此為儒者所崇拜。”
“除此五者之外,大明子民對其他人盡皆可以不拜。”
“而且對五者的跪拜也要在正式場合,平時免除跪拜,用鞠躬禮替代。”
正式廢除了祭祀等典禮之外的跪拜禮,用鞠躬禮替代。
如果不參加典禮的話,可以一輩子都不拜。
但是參加典禮,就必須按照規定的禮儀,對天地君親師下拜。
這件事此時提出,可謂水到渠成。
因為朱由檢登極后,就開始推行鞠躬禮。
前段時間提出尊重需求后,對臣子更是極為尊重。凡是不符合這一點的禮儀,都被他要求修改。
群臣對此自然是熱烈擁護的,他們一直期望皇帝禮賢下士,更別說尊重自己。
跪拜作為臣服的象征,是被廢除最多的。朱由檢現在提出,不過是提前施恩而已。
解決了這個最大的難點,朱由檢又和理藩院群臣,對大明和藩屬、外國交往的禮儀,整體梳理了一遍。
甚至還找人作為藩屬國君、外國使者演示,明確各種細節。
這一梳理,還真發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只有禮而沒有樂——
在沒有伴奏樂曲的情況下,單純演示禮儀,顯得十分無趣。
而且節奏還不容易把握,升國旗時速度不統一。
所以朱由檢要求,要選一首曲子做國歌。
大明祭祀和朝會樂曲很多,與大明、藩屬、外國這些內容有關的,有《眷皇明之曲》、《大一統之曲》、《撫四夷之曲》等。
不過朱由檢聽了之后,感覺這些歌曲都太文雅,不利于民眾傳唱、不適合作為國歌。
所以他想著后世的樂曲,揮毫寫就一篇《頌帝國》:
雄立世間,神州大帝國!
山岳縱橫日月照,江河漫延文明波;
億萬士民炎黃冑,地大物產博。
揚我大明帝國威,唱我帝國歌!
命皇家樂團用鐘鼓琴箏等常見樂器譜曲,以后作為國歌。
大明的國旗、國徽、國歌相繼確定,用以在對外交往時,和其他國家相區別。
——
《大明禮法公約》第條:
大明天朝以大明帝國為主體,國號大明,國旗日月星辰旗,國徽日月星辰徽,國歌大明帝國歌。
以北京為首都、南京為陪都,在兩京設立朝廷。
采用中時區北京時間、十二時辰二十四小時制。
歷法采用日月歷,使用黃帝紀元和年號紀元。(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