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周淑妃教女
南方的廣西,熱鬧無比的時候。
大內也熱鬧了起來,慶壽宮里來了客人。
還是稀客!
“老身見過官家!”
一位年紀和太皇太后差不多的妃嬪,在趙煦面前,盈盈一福。
趙煦趕緊站起來,說道:“淑妃娘娘乃朕長輩,不必多禮,快快請起!”
這位,自然就是那位仁廟的愛妃,與太皇太后從小就在宮中長大的周淑妃了。
在宗法上,算是趙煦的曾祖母了。
當然,她并不是仁廟的皇后,只是任命的妃嬪而已。
而且在仁廟在世時,只被封為婉容。
等到他們已經沉浸在紙醉金迷中的時候。
反之亦然。
已經知道,這個小官家很不好對付。
也正好,可以用這幾家新興武將家族,來給人做榜樣。
周淑妃道:“官家還是肯給老身幾分薄面的。”
“就安安靜靜的守著郭家,不犯錯,不得罪人。”
今年,他們可能還會節制一點。
……
“嗯。”周淑妃點點頭。
周淑妃聽著,心下一黯。
這樣,就起碼得等十多年。
等三百萬貫全部花完了,那就再想辦法唄。
也就是皇家,出于種種考慮,才強行打壓公主們的婚姻,剝奪公主和離的權力。
反正,現在的理學還在萌芽,民間和離的情況很常見。
嗯,他識趣就照顧一下。
甚至沒有人知道他們是何時消失的!
就是很尋常的,父祖不孝,讓子孫起點變低,子孫不孝,讓子孫變回布衣。
“娘娘夸贊,朕愧不敢當,皆是太母、母后保佑擁護,日夜教導之功!”趙煦說道:“朕還年少,尚需太母、母后多多輔弼,保佑擁護、教導呢。”
還沒出汴京呢,遼國人就把錢花光了。
父祖地位越高,恩蔭起點也就越高,轉官速度也就越快,推恩次數也就越多。
想著這些,周淑妃就叮囑起自己的女兒來:“為了慎兒(魏國大長公主之子)的將來著想,郭家以后的大事,你要盡量參與。不可再出現今日的事情了,不然連累慎兒,悔之晚矣!”
大宋祖宗設計的磨勘制度,對外戚、勛貴,是根據父祖的官位來恩蔭的。
四條腿的蛤蟆不好找,兩條腿的駙馬還不好找嗎?
想和皇帝結親的勛貴,可以繞大內一圈。
但皇帝是可以任性的。
她的女兒魏國大長公主,立刻迎出來:“母妃,怎樣了?”
開國的皇后,太祖、太宗的生母外家都是如此。
趙煦聽完就笑了起來。
她出了慶壽宮,回到自己的宮閣。
“正好,此番駙馬去太學,有了太學鴻儒的教導,想必定會有所改觀。”
看看人家,多會說話?
不愧是大宋宮廷的長青樹!
趙煦記得,在現代的史書記載中,這位娘娘后來活到了九十多歲。
就像風吹走樹上的落葉一般,他們消失的時候,無人關注。
她也看到了這一點,知道那位小官家是留了體面的。
更可能牽連她的外孫。
“此外,以后官家想要做什么事情,郭家就要盡量支持,不能支持,也不要反對。”
旁的不說,苗家、燕家還有劉家,就都是很好的聯姻對象。
趙煦聽完,點點頭:“這些遼使倒也聰明!”
“駙馬郭獻卿,本屬無德之人,幸先帝不棄,蒙恩點為駙馬。又幸官家大德,推恩入太學,以鴻儒教化!”
上京城的老皇帝若是知道這個事情,不知道是個什么表情?
石得一繼續報告著:“這幾日,遼使使團之中,已經有不少人,押送著貨物北返了。”
其他人就更不能免俗了。
可明年、后年,等到他們習慣了,享用那些名貴的奢侈品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