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公著之后,司馬光、張璪陸續上前薦舉。
沿邊烽火再起,天下黎庶何辜?!
可現在,為了國事,他只能委曲求全。
趙煦在聽了張璪的推薦后,就意味深長的笑了一聲。
皇考待卿等就這么差?
因為一旦這個口子開了,往后呂希哲會越發的有恃無恐。
所以啊,只能麻煩有些立場不堅定的墻頭草讓讓位置了。
這完全符合他的人設。
<divclass="contentadv">在大事上,騎墻看風向,實在不行,就選一個不會得罪任何人,也不會有任何風險的選擇。
只能說,沒辦法啊!
朕就這么差勁?
除了將李常換成了工部尚書王存外,沒什么變化。
失去信任的宰執,不可能再留在朝堂上。
王存,是慶歷六年的進士,也是舊黨在朝中的代言人。
趙煦即位后,改工部尚書,寄祿官升為朝議大夫。
反倒是,和蘇軾關系漸漸疏遠,甚至可能有了些小矛盾的章惇,不斷為蘇軾開脫。
雖然說吧,這歷史宜粗不宜細。
……
這個世界上,若說有什么人,能讓呂惠卿乖乖聽話,安分守己?
那就只能是王安石。
他除了早年曾在地方為官外,一直在中樞。
但這個人有大缺點——他嚴重缺乏地方州郡和路一級的履歷。
貌似在元豐八年二月末,那個立儲最關鍵也最危險的時候。
明年之后,都堂上的位子可能有點擠。
他和鄧潤甫關系一直不錯,兩人一直也都是新黨中的調和派。
趙煦本來都以為他已經改邪歸正了。
營田弓箭手、打草谷、主動進攻,定期清掃外圍。
如今,看著張璪再次不粘鍋。
但也沒有提拔他。
等到宰執們各自上奏完畢,候任執政的名單,也隨之出爐。
他到了西府,肯定會將他的這些戰法和經驗推廣下去。
中書侍郎張璪,則沒有出乎趙煦意料的,推薦了吏部尚書曾孝寬以及禮部尚書韓忠彥。
看到韓絳回朝后,深受信任,立刻就靠攏過去。
乃祖張洎是這個樣子,張璪還是這個樣子。
臨到頭了,卿等盡皆沉默了?
放他進東府,即使只是出任門下侍郎,呂惠卿也足以攪的整個東府上下都不得安生。
想到這里,趙煦就忽然想起了,他在上上輩子聽說的一些傳說。
讓他進西府,就更別說了。
蔡確和章惇在都堂令廳之上,對王珪發難的時候。
所以,也就不要怪,趙煦上上輩子親政后,幾乎是盲信章惇了。
真的有些難為他了。
但這并不能彌補他資序上的缺點。
畢竟,忠誠不絕對,就是絕對不忠誠。
但趙煦其實心里面一直有些不舒服的。
等著他去搞事吧!
熙寧時,他在東府搞出了手實法,以一己之力,讓韓絳、馮京、曾布等一眾大臣跟著他一起出知地方。
安燾則和趙煦所知道的一樣,推薦了戶部尚書曾布。
因為他現在想和王安石談話,只能通過呂希哲那個不孝子。
總算是洗白了一些。
想到這里,呂公著就又嘆息了一聲。
卿等竟不肯為朕說一句公道話?
只能說是性格決定命運吧!
就是可惜了,蘇軾寫給他的那篇《稼說》,更可惜的是,那篇蘇軾親筆所寫的文章,據說是用了草書而就,文學鑒賞價值極高。
然而,烏臺詩案中,對蘇大胡子最狠不是李定,而是時任知諫院的張璪。
想當年,蘇大胡子和張璪可謂是至交好友。
總的來說,新黨、舊黨,勢均力敵。
這也符合現在朝堂上的格局。
剩下的就是投票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