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太后于是在這個時候,選擇了出聲:“陳國夫人。”
六哥點了名,特旨推恩詔入宮中的人,自然要讓所有人都知道。
于是,剛剛要帶著孫女落座的王氏連忙起身:“臣妾在。”
所有人的視線也都匯聚了過來。
向太后微笑著問道:“夫人身邊的可是包孝肅公家的新婦?”
王氏連忙拜道:“回稟娘娘,確是如此。”
文氏也趕忙出來,再拜道:“臣婦文氏,再拜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帝陛下。”
向太后隔著帷幕,瞧了文氏好一陣,才贊道:“果是賢惠溫婉,難怪連六哥都在本宮還有太皇太后面前稱贊呢!”
頓時命婦們開始交頭接耳。
文氏也是第一次面對這樣的情況,有些受寵若驚,連忙道:“臣婦不敢。”
趙煦在這個時候,出來說話了:“夫人請起。”
“朕聽人談起過夫人的賢惠。”
“更聽說過,永嘉郡君的賢德。”
“古人說:積善之家,必有余慶!如今看來,果然如此。”
這是趙煦今天晚上第一次發言,也是他第一次在朝中命婦們面前公開發言。
頓時,全場都安靜了下來了。
向太后在這個時候,適時的問道:“六哥何處此言呢?”
“太母、母后…”趙煦看向兩宮,道:“可能還不知曉吧。”
“昔年,包孝肅公不幸去世,幼子綬年方五歲,仁祖(在宮中,北宋皇帝會將自己的祖宗冠以某祖,譬如仁祖、神祖)憐之,授太常寺太祝,賞賜有加。”
“然,幼子暗弱,家中無長…幸得長嫂永嘉郡君,極力扶持、撫養、教育長大…”
頓時,整個殿中就沸騰起來了。
對于那些不關心包家的人來說,這就是傳奇故事了。
因為在當今大宋,寡婦再嫁是稀松平常的事情。
守節?
不好意思,雖然是有那么一股風潮在推動。
但主流輿論,還是鼓勵再嫁的。
道理很簡單——守節是食肉者的事情,自古就沒有人要求女人也做到這一點。
若有人想要婦人守節。
別說士大夫們不答應了,趙官家也不會答應!
女戶?!
得少生好幾個孩子!
于是,在大宋,單丁戶、女戶和贅婿是一個待遇。
都是官府瘋狂盤剝的對象。
每次加稅,首先會加在這些人頭上!
想躺平?沒門!
韓絳改革青苗法和免役法,就是拿著這些人和僧戶動刀子,瘋狂給他們上壓力、加稅。
就是逼著這些人,做出選擇。
也正是因此,一個主動選擇不改嫁,而是留下來,撫養年幼的小叔子,將之拉扯長大,教育成人,崔氏的形象,瞬間就豐滿起來。
太皇太后和向太后,更是贊嘆連連:“竟有如此賢婦。”
“朝廷當要褒獎才是。”
其他人也都是若有所思。
因為現在的政治情況,有些特殊。
少主臨朝,而且這個少主已經得到了廣泛擁戴。
于是,朝野內外,都對孤兒、遺孤很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