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怎么說?”
趙煦于是和向太后介紹了一下,范仲淹家族那理不清,剪不亂的復雜背景。
這涉及到范仲淹的身世。
范仲淹很小的時候,生父就已經去世,其母謝太夫人帶著他改嫁給了一個叫朱文翰的官吏,并跟著其到了長山生活,他長大后,才知道自己姓范,并立志要認祖歸宗。
這一段公案,兩宮自是知道。
所以,趙煦只簡單的一句話帶過。
但,范仲淹和蘇州范氏宗族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才是趙煦介紹的重點。
兩宮聽完趙煦的介紹,都有些不太相信
“真有此事?”向太后皺起眉頭:“那蘇州范氏,還敢如此?”
趙煦道:“母后,非如此,當年范文正公,為何會將其母先葬南京,后遷洛陽尹川?”
“若非如此,范文正公為何臨終遺言,也是要葬洛陽尹川,而非歸葬宗族墳塋?”
兩宮聽著,若有所思!
是啊!
范仲淹,若真認自己是蘇州范氏,其母身份特殊,不能歸葬蘇州范氏陵園也就罷了。
那他自己又為何不選擇在死后歸葬蘇州呢?
“兒早叫石得一查清楚了……”
“這些年來,范學士兄弟,對蘇州范氏,也是不勝其煩的。”
“兒還聽說,熙寧十年,陜西轉運使升任朝官皇考恩封其母張氏為縣君時,這些人就曾鬧過一場,皇考無奈,才改封樂壽縣太君。”
國朝傳統,升官是和封妻蔭子以及追封父母乃至于三代是掛在一起的。
所以,一個官員的升遷,通常伴隨著整個家族,乃至于祖宗的階級躍遷。
依例,京官升朝官,父授散官,母封縣君。
而縣君是命婦,可以穿戴霞披,稱夫人。
太君則只是一個榮譽頭銜,并不能穿戴命婦服,也不享有命婦該有的特權。
兩宮聽著,頓時動容:“竟有此事!”
“何止……”趙煦道:“當年范文正公,為求認祖歸宗,而蘇州范家,卻以為文正公意圖爭產。”
“最后,逼得文正公不得不承諾:只求復姓,別無他寄。即使如此,范家眾人也是等到文正公升到了兩使職官,前途光明,才勉強答允!”
“文正公尚且如此,何況其子,尤其是自幼無父,只能和母親相依為命的陜西轉運使?”
蘇州的范家宗族,對于范仲淹一家pua到什么地步?
范仲淹在蘇州當了半年知府,離任之后,終生都再也不回蘇州!
這是被惡心的。
范仲淹,少年時,以為自己的家是長山朱家。
長大后,知道身世,以為自己的家在蘇州范家。
但最終兜兜轉轉,他唯一認可的家,只有一個地方——南京應天府(商丘)。
他的母親,妻子以及兒子、女兒,都在應天府。
母親死后,首先安葬的地方,也是在應天府。
后來才改葬洛陽。
之所以將母親遷葬洛陽,是因為范仲淹喜歡洛陽,選了洛陽作為自己最后的根。
這些事情,趙煦在他的上上輩子,就已經在章惇的主持下,查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不過,那是為了找范家兄弟的黑材料,整他們的罪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