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聽則明嘛。”
耶律洪基看著這個堂弟年輕的面龐,點點頭,道:“朕給文忠王府一個面子。”
“那就等等吧。”
文忠王府可不僅僅是遼國皇帝手里的刀子,也是遼主溝通、聯絡漢地士大夫的橋梁。
在很大程度上,文忠王的態度,相當于漢地士人的態度。
第二天,耶律儼的奏疏,才終于姍姍來遲。
耶律洪基第一時間看完,然后命人召來了耶律弘禮。
“文忠王請看吧。”
“耶律儼到了南朝,還在拘泥于黨爭!”
“他難道不知道,耶律琚身負著朕多項重任?”
為了順利將養女成安公主耶律南仙,嫁去南朝,耶律洪基可是給過耶律琚便宜行事的特權。
同時,為了讓南朝可以同意加印交子。
他也坐視并默許耶律琚在這里面吃好處。
耶律洪基的態度很簡單——他只要錢。
有錢就能買到南朝貨物,有錢就可以支持戰爭。
支撐他吞并高麗,重建漢四郡的夢想。
耶律弘禮看完,也是嘆了口氣。
這耶律儼怎么就這么犟?
明明其陛辭前,蕭相公(蕭兀納)、梁相公(梁潁)都關照過他。
此番南下,帶上眼睛和耳朵就行了,有什么問題,回朝再議。
他為何要在南朝就和耶律琚鬧起來?
而且,還被人先手攻擊了。
耶律弘禮看過了耶律儼的奏疏落款日期,和耶律琚是同一天。
但偏偏卻遲了一天到。
這遲到的一天,到底發生了什么?還用想嗎?
肯定是有人故意將他的奏疏放慢了傳遞速度。
現在好了!在先入為主的情況下,天子自然會將耶律儼當成挑釁、搗亂的一方。
沒有辦法,耶律弘禮只能安撫已經生氣的耶律洪基,勸道:“陛下息怒,耶律學士也只是忠心王事。”
耶律洪基看著耶律弘禮,他自知道,這是南院漢人士大夫清流們的意見。
而征討高麗,他離不開南院士大夫們的支持,更離不開文忠王府的支持。
只能勉強壓抑怒火,問道:“依文忠王之見,該如何處置?”
耶律弘禮答道:“陛下,耶律學士彈劾奉國軍節度使一事,并非空穴來風,其徹夜不歸,顯然是有通宋之嫌疑。”
別管是不是,先扣個帽子。
耶律洪基卻滿不在乎,他哼哼兩聲,道:“如今不比往常。”
“朕伐高麗正需南朝配合,奉國軍節度使于南朝活動,打探南朝消息,與南朝大臣交游,是有益國家的。”
南朝的登萊,與高麗隔海相望。
若與南朝關系搞壞了,南朝可能會賣腎援助高麗。
遼國的水師,如今在海面上,只是勉強靠著陸上的優勢壓制高麗水師,根本不足以封鎖海面。
南朝的商船,是可以直接泛海而來的,并躲過遼國水師的封堵,把甲械送上岸的。
“更何況,耶律琚等于南朝活動,采購南朝諸般典籍,大大便利于朕!也大大便利于我大遼文教!通宋之說,純屬無稽之談!”
過去,南朝防大遼就像防賊一樣。
遼使入境出境,都有專人監視。
一到汴京,更是直接關進都亭驛,活動范圍被限制在都亭驛內。
如今,耶律琚等人好不容易打開了局面。
遼使可以相對自由的活動。
甚至被允許購買南朝書籍。
除了南朝兵書和地圖外,其他書籍都允許采買。
于是,大量南朝文集,被使團帶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