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財用司開具的取錢單,大斧可以隨時去熙州官衙領錢!」
王大斧接過向宗吉遞來的褚皮紙,這種紙是標準的官方用紙,上面寫著文字,大意就是
邊防財用司的收棉所,收到了狄道都巡檢、三班借職王大斧棉鈴一千五百斤,值錢一百五十千,狄道都巡檢、三班借職王大斧可持此文書并官符至熙河路任意一州官衙領取。
王大斧心情激動的摩挲著手里光滑的褚皮紙。
一百五十千!?
這就是差不多兩百貫的制錢了。
而他今年只種了一百畝的棉田!
一百畝地,平均每畝地的棉花,給他提供了接近兩貫的收入!
這樣高的土地產出,在大宋只有一個地方有——汴京城的菜圃。
而他如今有整整六百畝的地,若明年全部種上棉花。
這就是一千兩百貫一年的收入!
一千兩百貫吶!
哪怕在汴京城里,也是一筆巨款了!
「俺記得,阿弟做夢都想要娶一個縣主……」
「如今京城之中,一個縣主的彩禮錢,也就兩千貫吧……」
「差不多兩年,就能賺到娶一個縣主的彩禮錢了!」
可惜,他的弟弟王大槍,直接是音訊全無。
也不知他在廣西那邊,究竟如何了?
是否還快活?
這樣想著,王大斧頓時惆悵起來。
他就一個弟弟,奈何造化弄人,如今天各一方,甚至不知其死活。
王大斧正惆悵著,向宗吉就壓低聲音,與他道:「對了,大斧!」
「向、高兩位國舅,將要下令各州,張貼布告,使百姓聞知,將以新鐵錢換舊鐵錢!」
「過去熙河諸州,曾有鐵錢,皆可至官衙兌換。」
「俺們南關堡也算是一個兌換之地……」
「大斧回去后,可用新鐵錢,從民間收購舊鐵錢,待官府布告,便可運來南關堡……」
說著,向宗吉就摸出了一枚嶄新的鐵錢,塞到了王大斧手中。
王大斧一摸就知道,這正是今年開始在熙河路開始發行的鐵錢。
這種鐵錢的重量、大小都與舊錢一般無二。
只有一個點不同——其不摻雜質,可以直接融化成鐵料,再鑄造成農具、兵器等等。
故此,這種新鐵錢一出現,便廣受歡迎。
無論是官員、百姓還是雇工都愿意接受并使用。
吐蕃人、羌人就更不用說了。
王大斧摸著手里的鐵錢,看向向宗吉,滿臉的不可思議。
實在是這是官府從未做過的事情。
汴京城長大的他,非常熟悉大宋官府的做派——官府占百姓便宜可以!百姓占官府便宜不可以!
旁的不提,單單是一個茶法,都改了多少次了?
每次改革,不是因為茶商、園戶怨聲載道,不肯種茶、買茶了,就是朝廷覺得,黃橙橙的銅錢都讓商賈、園戶賺了,心里不平衡,從而掀桌子。
官府什么時候肯自己吃虧,讓利百姓了?
向宗吉瞧著王大斧的神色,也是一笑道:「此乃當今官家的德政是也!」
「當今天子奉仁義忠恕之教,而撫四海之百姓,推恩天下,可謂至圣至仁也!」
作為向家人,向宗吉當然知道這其中的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