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個人,在正常情況下,是幾乎不可能和正常的文臣一樣靠著磨勘升官的。
他們的天花板,是被釘死在選人這個級別的。
故此,這些人只能找一切機會,抱皇權大腿博出位。
而,文臣士大夫們,在看到了這些人和皇權結合后開始躥升,自然會厭惡。
……
呂公著回到都堂。
李常很快就找上門來,師徒兩人于是關起門來開始商議。
等李常聽完,呂公著介紹的入宮面圣經過后,他頓時嘆息一聲:“官家怎會想到,派人去民間,打探這兩個小人的名聲的?”
“這可如何是好啊!”
“若官家所遣去查訪的使者回報后,這兩個小人回京的路,恐怕就無法阻斷了!”
“特別是楊潛古!”
李常知道的,楊汲丶崔臺符這兩個小人,在那些無知愚民眼中的形象,可能和士林中的形象,完全顛倒過來。
特別是楊汲楊潛古!
這個小人在那些愚民眼中,幾乎是再生父母!
呂公著也是悠悠道:“楊潛古回京,重任都水監,恐怕是攔不住了……”
“但無論如何,崔平叔不可為刑部侍郎兼大理寺卿!”
那小人,若重新回朝。
必定再次和石得一這個權閹,狼狽為奸。
再算上,汴京新報的報童們,作為天子耳目,游走于市井。
屆時,這司法丶刑獄丶情報,三位一體。
皇權必定將不受控制的膨脹!
“為今之計,也只能是兩害相權,取其輕了!”李常點點頭:“便宜那楊潛古了!”
雖然,他是有些不甘心。
可,官家既已經決定,要派人去民間查訪楊汲丶崔臺符在民間的官聲。
那麼,所有對楊汲私德的攻擊和詆毀,都將在數以千計甚至萬計的百姓呼聲中,化作無形!
原因很簡單。
這里是汴京,是開封府!
而楊汲起家,就是在這里!
楊汲在熙寧二年到熙寧六年,擔任開封府府界常平公事,兼權都水丞。
彼時,他的頂頭上司是——都水監候叔獻!
而當時,他和候叔獻搭班子,一起負責——汴水淤田法的工程建設與落實。
這個項目,完全重塑了開封府的農業生態。
開鑿陂湖三十六,引支渠數十條,新修堤壩百里,引汴河水沖刷丶灌溉鹽鹼地超過兩萬頃。
甚至讓開封府,第一次出現了水田,于是北方的開封府諸縣,有了水稻。
在候叔獻已死的今天,楊汲就成為了收獲所有感激的人。
這就是楊汲,再怎麼被人攻訐,卻始終能屹立不倒的緣故。
他在開封府,不說是萬家生佛。
起碼也是『民皆稱頌丶感恩。』
所有對楊汲的攻擊和非議,在那引汴河淤田,再引樊河沖刷,洗去泥沙中的鹽鹼,將鹽鹼地變成了上田甚至水田的龐大工程面前,都顯得那麼單薄!
對那些民間無知的愚民來說。
他們才不管,楊汲貪沒貪,楊汲養了多少個小妾,私生活多麼多麼墮落。
他們只知道,過去,他們吃不飽肚子。
但在候都水與楊水丞來了以后,他們能夠吃飽了。
這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