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速、射程、威力……朕都不滿意!”
呂公著深吸了一口氣:“官家心中已有韜略”
“然!”
聽到這個回答后,呂公著深吸了一口氣,拜道:“臣愚鈍,敢問官家,還缺何物”
他在見過了火炮的轟擊威力和三眼銃的射擊后,已經完全愛上了這兩種武器!
在呂公著看來,有此神器,別說是西賊了,就是北虜,也不過是跳梁小丑,彈指可滅矣!
如此一來,先帝當年的宏圖——收復寧夏,收取幽燕,就有了成功的基礎!
而他,作為奠基人,在功成后的歷史地位,又該如何
只是這么一想,呂公著就根本坐不住了。
士大夫三不朽——立言、立德、立功!
而這潑天之功,足以讓他名垂青史,與千古賢臣名相并列。
生封郡王,死贈大國國王,配享太廟,更只在等閑。
于是,呂公著決定了。
梭哈!
押上一切!
趙煦微笑著,看著呂公著,這位舊黨元老重臣,當年在朝中極力反對五路伐夏,反對擴大戰爭的主和派。
而趙煦在他上上輩子就已經知道了。
什么主和派
那只是在戰爭打不贏的時候,才會出現的人。
只要能贏!
整個大宋上下,都會是主戰派。
一如平夏城的捷報,轟傳天下,那些被流放嶺南的舊黨大臣,也都紛紛寫詩稱賀。
這個世界就是這樣的。
能贏的話,誰都會想贏,沒有人愿意輸!
哪怕司馬光,年輕的時候,也曾熱血沸騰,想要沙場建功,掃蕩西夏,是一個十足的主戰派!
直到他自己策劃了一場戰爭,并遭到慘敗,讓他的理想破滅,才從一個極端走到另一個極端。
與理想主義的司馬光相比,呂公著更現實。
也正是因此,他在名利面前,是無法把持的。
“朕需要人才!”
“需要大量的,善于術算、機械方面的人才!”
趙煦看著呂公著,圖窮匕見。
“而國家取士,卻偏重于經術,明算、明法等科進士,出身不高,朕深嘆之啊!”
呂公著咽了咽口水,拜道:“陛下圣意是”
“朕想在明年的科舉中,擴大明算科、明法科的錄取人數……”
“國家舊年,明算等科,每科取士不過十人……”
“朕意將之增加到五十人!”
“其中明算科前三,比進士及第!”
趙煦看著呂公著,目光灼灼:“左相,朕之元輔,皇考重臣,想必定能助朕達成此愿!”
呂公著低下頭去。
“五十人前三甲進士及第”
雖說熙寧以來,大宋科舉的錄取人數是一路走高的。
到得如今,每次科舉取士,正奏進士數量都已經超過五百。
譬如說,元豐八年的科舉,就錄取了正奏名五百七十五人,特奏名進士則是八百四十七人。
如今,若是增加了明算、明法等科進士的數量,而且是增加到五十人!
這就意味著,要從經義士子方面,挖下一大塊肉來。
呂公著知道,這種事情,只要發生,士子們就必定沸反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