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還要把南郊告天這個古老的傳統也玷污一次
這樣的話,未來青史之上,難逃誅心之語!
趙煦見著,立刻給了向太后一個臺階:“何況,若遇災異,則以南郊告天,此不啻于授人以柄,使草莽中豪杰,生出二心!”
向太后點頭:“六哥所慮極是!”
“是吾多想了!”
說著,她便開始提及朝政:“對了,六哥,都堂今日上書言,龍圖閣直學士、知鄆州臣元發,任期將滿,都堂欲將之任為知瀛洲……”
“六哥有什么想法”
這個事情,她自然是要和趙煦商量才能答復。
因為,涉及到的人叫滕元發。
此人是范仲淹的表哥,范純仁的同學兼表叔(皆曾在胡瑗門下讀書)。
同時,他還是趙煦的父皇生前的愛臣,君臣關系非常親密。
即使當年,滕元發被卷入趙世居逆案遭貶,但也很快就被起復。
一般人哪里有這種待遇
“知鄆州臣元發”趙煦假作思慮,然后問道:“可是那位曾兩中探的藤元發”
向太后點頭:“正是此人!”
趙煦道:“皇考曾提及過這位大臣,言:論為臣以忠,治民以愛、治軍以仁者,無出元發之右也!”
滕元發這個大臣,趙煦上上輩子沒見過。
因為他在元祐六年就病逝于赴任揚州的路上。
但在現代,趙煦跟著自己的老師研究宋代人物的時候。
卻對這位老臣,有著很深的好感。
因為,這個老臣,根本不像是大宋的文臣。
按照趙煦的老師所言——藤元發這個人,簡直就像是我黨培養的干部!
因為他的履歷里,有太多的火線救災的記錄。
而且,他救災的策略和辦法,與現代官府的救災方式非常雷同。
都是軍民齊上陣,團結士農工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路子。
比如熙寧時,河北大地震。
滕元發主持救災,他就親自帶著軍隊,奔赴災區,親自跑到了地震的廢墟中去挖人。
甚至帶著軍隊,將大量災區的屋舍進行修葺,使之可以住人
但當時的人,擔心余震,都不敢住,露宿在外面。
滕元發就帶頭第一個住進了那些危房改造的房子里,并公開說:屋摧民死,吾當以身同之!
于是,災民才敢重新回到桑梓,住回故居。
在救災工作完成后,滕元發在當地主持了一系列的災后重建工作。
收斂死者、請求朝廷免除災區的租稅、重修堤壩、緝捕盜賊,維護治安。
于是,大災后本該混亂的河北,迅速安定下來。
此后滕元發就成了大宋最強的救災小能手。
幾乎是什么地方有了自然災害或者疫病,就把他丟過去。
而他每次都完成的很好。
想到這里,趙煦就道:“母后,淮南東路的趙偁去年救災有功,兒以為當遷其官,褒其爵祿,以為天下知!”
“趙偁遷官,淮南轉運使便空缺了下來,不如就任用滕元發去淮南路吧!”
“以其為淮南東路轉運使,貼職從龍圖閣直學士遷龍圖閣待制!”
若趙煦沒有記錯的話,今年夏天的旱災疊加馬上要開始的雪災,直接導致明年淮南路和京東路將爆發一場饑荒。
饑荒之下,死者無數,死者的尸體沒有人收斂,于是又爆發瘟疫。
朝廷最終還是把滕元發這個救火隊長,給送到火線上。
而他交出了一份在中古時代,近乎完美的答卷——通過隔離疫區,賑濟災民,發動地方士紳地主,參與救災,建立收容所,將災民和疫情都給控制了下來。
據說,僅僅是在淮南一個州,就活民數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