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需要范祖禹為他引薦一位汴京義報的頭面人物。
在劉安世的認知中,汴京義報乃是恩相司馬溫公之子司馬康所創辦。
如今,雖然司馬康回鄉守孝了。
但,其在汴京新報的影響力,應該還在。
而范祖禹,乃是恩相的衣缽弟子。
他必然知曉、認識汴京義報如今管事的人物。
甚至,說不定,汴京義報就是這位恩相的衣缽傳人在打理!
……
文府。
文彥博閉著眼睛,聽著文及甫念著的汴京新報內容。
等文及甫念完,老太師就笑了起來:“現在的年輕人啊,一個一個的,都太急了!”
“一點沉穩都沒有!”
“卻是不知,這官場上走得太快,很容易失足墜崖啊!”
“看吧!”
“這次御史臺上下,怕沒幾個人可以過關!”
文及甫聽著,不怎么敢信,他看向老父親問道:“大人,不止于此吧”
文彥博笑了:“自傅欽之(傅堯俞)拜執政之后,中司便一直闕員,汝道為何”
“仲兄(文貽慶,古人以伯仲叔季為兄弟之序)曾與兒說過,乃是太皇太后故意闕員,欲選一位親近自身的中司拜授……”文及甫看著老父親,問道:“難道仲兄的消息是錯的”
文貽慶在通見司掛著一個閤門通事舍人的名頭,其雖只是名譽性的掛名,并不參與通見司的實際工作,但每日都要去宮中點卯,應付一下,故此他總是能接觸到一些敏感的事情。
“嘿!”文彥博笑了:“那為何太皇太后,未能任命一位中司”
“及至太皇太后退居慶壽宮后,這數月來,中司也一直闕員呢”
文及甫愣住了。
是啊,太皇太后聽政的時候,有大把時間,拜一位中司。
據文貽慶所言,他在通見司,甚至聽說過,好幾個大臣,都先后進了慶壽宮的拜授名單。
可后來,卻都沒有下文了。
太皇太后退居慶壽宮后,保慈宮的向太后,也有大量的時間,來選擇一位她所喜歡的大臣,拜為中司,執掌御史臺。
但向太后卻似乎根本沒有這個興趣。
都堂宰執們,對這個事情,好像也不上心。
這么久,都沒有人上劄乞任命一位中司。
而中司,乃是四入頭之一。
像其他三個職位——權知開封府、戶部侍郎、翰林學士。
別說長期空缺了,幾乎是出一個闕就立刻補一個。
像蔡京罷權知開封府,第二天,官家就拜中書舍人錢勰為權知開封府。
所以……
文及甫看向老父親:“大人,這是為何”
文彥博看著這個傻兒子,笑了笑,解釋道:“太皇太后不能拜授一位親近她的中司……”
“向太后則不愿拜授中司!”
“宰執皆不言中司之事……”
“癡兒,想一想,是誰阻止了太皇太后
“又是誰,讓太后不愿拜授讓大臣不敢言中司之事”
文及甫似乎想到什么一般,瞪大了眼睛,看向自己的老父親:“大人的意思是……”
“汝心中明白就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