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5章輿論(3)
元祐二年冬至節前一天,十一月癸亥(十五)。
一大早,劉安世就騎著馬,走在前往御史臺官邸的御道上。
幾個元隨提著燈籠,在前面給他開道。
劉安世的心情很不好。
昨日在范府的經歷,讓他煩躁,也讓他憂心。
他知道范祖禹的影響力——作為司馬光指定的衣缽弟子。
范祖禹在司馬光的門生故舊群體中,有著強大的影響力。
尤其是現在,司馬光去世才一年多,遠未到人走茶涼的地步。
若范祖禹真的如其所言,致書四方,宣告開除他的司馬溫公門生籍貫。
那么……
劉安世正煩悶著,前方的元隨卻停了下來。
他抬起頭,看向道路前面。
卻見著在冬日的晨霧中,整條寬敞的御道,有著數不清的燈籠火光,影影綽綽還能看到許多人影。
“怎么了”劉安世沒好氣的問道。
一個元隨提著燈籠,快步來到他面前:“奏知正言,似乎是開封府前的墻壁上貼了榜文!”
“諸多上衙點卯的官人,都聚在榜下圍觀!”
“榜文”劉安世皺起眉頭來,翻身下馬,與那元隨吩咐:“汝且替吾在此看管馬匹,吾與其他人去看看……”
“諾!”
劉安世帶著人快步上前,來到那開封府的大門之前。
一路上,他看到了許多熟人。
大都是他在御史臺的中的同僚——這很正常,御史臺的官署和開封府的官署,都在州橋以北的汴河北岸,位于橫街兩端。
御史臺在南,開封府府衙在北。
兩者之間,距離不過七八百步。
御史臺后面就是過去的尚書省,尚書省進去就是皇城。
所以,御史們每日上值點卯和下值回家,都要路過開封府府衙。
只是,那些人看著劉安世的眼神,明顯帶著些異議。
好幾個人甚至都沒有和他打招呼,見到他就像瘟疫一樣,遠遠的避開了。
這劉安世心生不安。
待他來到開封府府衙前的榜文下時,他在這里,看到了孔文仲、韓川、梁燾等人。
但這些人都是面色凝重,看著榜文不發一言。
“經父!”劉安世對著孔文仲拱手行禮:“究竟出了什么事情”
孔文仲回頭看著劉安世,嘆道:“器之啊……”
“方今奸相當國,阻塞言路,離間君臣,竟欲使忠臣緘口,義士默言!”
劉安世舉著燈籠,看向榜文。
他的瞳孔旋即緊縮,雙拳緊握,不等看完劉安世就正色道:“奸臣好膽!”
“竟敢鉗制輿論,阻撓憲司執法!”
“若使其得逞,天下蒼生若有冤屈,該向何處申”
“難道學唐人去哭昭陵嗎”
大唐故事,官民遇冤屈,皆至昭陵哭訴。
于是,有詩云:公道此時如不得,昭陵慟哭一生休!
孔文仲等人聽著,臉色都有些尷尬。
因為,唐人再怎么樣,至少還有個昭陵可以去哭。
而宋人……
去那里訴說自己的委屈,去何處傾訴自己的不滿呢
難道去哭永昌陵
那恐怕回來就會被穿小鞋——說,你是不是心懷叵測,對朝廷有著二心!
或者永熙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