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的不說,汴京學府一期、二期,售出之錢,數以百萬貫。
但,這位陛下分文未取。
除了一期有一半的錢,用在了在宮中后苑營造奉養兩宮的宮闕外。
其他的,都用在了文教之事上。
太學、武學、算學、律學,皆賴此而興。
不久前更下詔,要求開封府在京中擇址,建立一座開封府官營藏書院。
其經費,用的是汴京學府所得之錢。
第一次就撥下了十萬貫!
據說將來還要分次下撥百萬貫。
以此建立一座,向天下士人以及官員,提供借閱、抄錄的公共藏書院。
此外,地方州郡的書院和州縣的州學、縣學,現在也都有著朝廷撥款了。
雖然數量不多,分配下去,每州一年也就幾百貫。
但其興學興教之赤心誠懇,無可指摘。
對于百姓、民生,這位陛下的關懷,同樣有目共睹。
有宋以來,這樣的天子,還是第一次出現!
即使仁廟,也遠遠不如——呂陶是皇佑四年的進士,他經歷過仁廟時代,自然知道,坊間所稱頌的那位官家,實際上是個什么樣子?
呂陶聽著,巍顫顫的頓首:“臣,辜負圣恩,辜負陛下厚愛!”
“合該萬死!”
“不敢期陛下寬宥!”
便只聽丹陛前的少年天子道:“朕也不是不講道理的!”
“知雜,身為憲司之貳,坐視憲司潰亂,小人橫行而不治,奸邪之風起而未能阻!”
趙煦對于呂陶的失望,是顯而易見的。
他本想,將這個大臣培養起來,作為他在御史臺內的眼線,代替他監視和引導御史臺的風氣。
可惜……
呂陶沒有做到這一點。
這兩個月來,他太得意了!
若不加以懲戒,若不給與處罰。
那將來誰還肯聽他這個皇帝的?
威權威權!
必先有威,然后才有權!
威權不行,即使是天子,也會令不出宮門。
“朕負祖宗社稷,賞功罰過,理當明確!”
“這樣吧!”
“知雜且落殿中侍御史知雜事一職,以朝散大夫、直集賢院出知外郡!”
“朕記得河陽府知府有缺……”
“且去河陽,為一任知府,署理民生,代朕牧狩一方!”
“諾!”呂陶深深一拜:“臣陶叩謝天恩!”
就這樣,呂陶這位離四入頭的御史中丞只有一步之遙的大臣,被趙煦罷黜。
旋即,趙煦召見中書舍人范百祿,命其草制呂陶出知的制詞。
在制詞中明確了,他在御史臺的失職,并用上了‘往欽用勵,毋忽朕訓,吾將觀焉’的文字。
這詔書發出,朝野震動,所有人都知道了宮中的態度
然后……
屬于大宋朝的傳統就開始了。
包括御史臺在內的,幾乎整個朝廷,所有有資格可以上書的大臣。
無論是文臣,還是武臣,不管是宗室外戚還是勛貴。
都紛紛上書,極言御史臺的亂象,指斥憲司未能守職。
在這些奏疏中,孔文仲、劉安世、韓川為首的言官,被人扣上了無數帽子。
孔文仲還好。
這位孔子的后人,雖然在政治上和蘇大胡子一樣是又菜又愛玩。
但,他屁股確實干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