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無禁忌,什么事情都可以議,什么話也都能說。
不用怕說錯了話,被御史彈劾,也不用害怕因為失言而觸怒官家——這位少主,對私下的議事談話,有著超高的包容度。
甚至允許大臣和他爭辯——他贏了,不會怪罪,他輸了,頂多罵罵咧咧幾句,但過后絕不會加罪,更不會在心里面記小本本。
這是過去三年,章衡自己的親身經歷——他在這里,沒少因為財政問題、支出問題、預算問題和這位陛下吵過。
每次他章衡贏了后,這位陛下都是嘴里嘟嘟囔囔著‘要是章惇在這里,絕不會和我爭吵這些事情,他只會心疼我,想辦法給我湊錢’、‘要是蔡京的話,早就同意了’云云。
最初章衡還提心吊膽,可很快他就發現,這位陛下在專業的問題上,是真的信任他這樣的專業人士。
嘴里嘟囔幾句,發泄發泄,最后都會用他的建議。
自然的,章衡也習慣了,在私下場合有事直說。
就是,這位陛下若堅決要做某事時,一旦得不到支持,他就會耍無賴,叫章衡頭疼!
只聽著官家笑著道:“章卿難道不覺得,今年報考明法科和明算科的人有些少嗎”
“朝廷為這兩科,各自單列了二十個名額,但迄今兩科應舉者,都不過百人!”
“百取二十,未免過于寬松!”
“卿是知貢舉,應該鼓勵士人,尤其是宗室、商賈子弟,踴躍報名參加明法、明算科舉啊!”
“陛下的意思是”
“我想著,貢院是不是應該給我一個建議……”
“如同治平元年,貢院給英廟的建議一般……”
“為明法科、明算科進士正名!”
章衡咽了咽口水,正名
正什么名
告訴天下人,明法科和明算科進士的前途也和正科進士一樣嗎
都堂能同意
士大夫們能愿意
畢竟,現在愿意參加明法科、明算科的士子,不是商賈子弟就是胥吏子弟。
而正經的士大夫們,都是專攻經義文章的。
哪怕,當今天子喜歡算術,也多次表態鼓勵太學生們研究算術、律法這樣過去被人視作別路、歧途、小道的旁門左道。
所以,章衡只能低頭道:“陛下,若是這樣的話……”
他的話還沒有說完,耳畔就想起了,那位陛下熟悉的耍無賴之聲。
只聽著他道:“我只是想求賢而已,有什么錯”
“何況,貢院也只是提建議罷了!”
“若都堂反對,輿論反對,我不接受就可以了!”
“再說,這是以貢院的名義,而不是愛卿的名義,是不會連累愛卿的!”
“大不了!”
少年官家笑著道:“有王愛卿在!”
“都堂和輿論,只會將矛頭對準王愛卿,于章卿的清名無礙!”
王子韶聽著,笑嘻嘻的道:“正是!正是!”
“章尚書,不用擔心下官!”
“反正,下官被輿論和天下人早就罵夠了,不在乎他們多罵幾句小人、奸臣!”
這衙內鉆,確實是個會攀附的!
其他人避之唯恐不及的污名,對他來說,卻是如同戰功一樣的獎章。
只恨不得,身上多背幾個罵名,多擔幾個罪名。
大不了,就是挨罵!
前輩鄧綰早就說過了——笑罵由汝,好官我自為之!
章衡和范百祿聽著這貨,厚顏無恥的話,再瞧著御座上官家那張被王子韶逗笑了的臉。
還能有什么辦法
只能捏著鼻子,紛紛應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