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在畫船之間,踩著竹竿,跳到一個秋千上,然后蕩到對面的畫船上,穩穩的落地——關鍵,他還依舊踩著竹竿!
亦有人在船上提著蹴鞠,彼此傳接踢顛,如在平地。
若單論傳接技術和顛球技術,現代國足怕是連他們的腳趾頭都比不上。
最精彩的,莫過于開封府左右巡檢院派出來的表演藝人。
他們在船上,架起秋千,然后,一個又一個藝人,排著隊跳上秋千。
當秋千蕩到最高點的時候,藝人從秋千上躍出,在半空中翻著筋斗,以近乎近現代跳水運動員的入水姿態,落入水中。
最絕的是,所有藝人,都是一個入水,另一個已經坐上了秋千,彼此銜接,沒有任何阻滯。
整個表演過程,無比絲滑!
而且,在表演的時候,船還在勻速的向前行駛!
真真無愧天下第一的名頭!
趙煦更是忍不住的鼓掌稱贊:“開封府水秋千之名,朕早有耳聞,今日見著,果真神奇!”
“賞!”
“人賜交子百貫、棉布十匹!”
于是,金明池中的表演,更加的精彩。
當來到最后的合演的時候,先前出場的所有彩船、畫船,皆集中來到金明池內的寬闊水域。
然后,次第展開。
一時百船戲樂,各鳴鑼鼓,樂旗招展,各展所長。
諸般藝人,絕技迭出,精彩紛呈。
引得岸上百姓,驚呼不絕,水心殿中,更是贊譽連連。
但,趙煦知道,這還只是開場。
僅僅只是民間或者半官方的藝人的表演而已。
接下來,才是重頭戲!
來自大宋官方,有著編制,父子祖孫皆以此謀生的專業職業隊的表演!
果不其然。
隨著鼓響,二十艘龍舟,從北側駛出。
每艘龍舟上,皆有著數十名穿著緋衣的軍士。
其上各設鑼鼓旗幟,船頭皆立一軍校,舞動軍旗,招引指揮。
隨著他們的出場,元祐三年的爭標正式開始!
“大家,此虎翼軍也!”童貫的聲音,在身側傳來。
趙煦嗯了一聲,坐直了身子,開始欣賞,來自這中古時代的職業表演。
不得不說,這大宋在京禁軍,除了打仗不行外,其他行業,真可謂是行行皆精!
眼前金明池上的虎翼軍船隊,就充分的向他證明了這一點。
就見著龍舟上的軍士們敲著鑼鼓,劃著船槳,奮力向前。
在他們身后,十余艘虎頭船,踏浪前行。
船頭上皆立一錦衣人,船上的水手,皆穿青短衣,戴著長頂頭巾,劃槳的動作,整齊如一,甚至是踩著鼓點在劃槳。
于是,速度很快就追上了前面的龍舟。
于是,在這金明池上,龍舟與虎頭船,齊頭并進,緋衣軍士與青衣藝人,彼此相交,次第相替,隊形整齊,錯落有致。
于是,在觀眾眼中,虎頭船與龍舟,就如同兩隊舞女,在演繹著同一首舞蹈一般。
相映相輝,整齊有序,散落分明。
趙煦見著,也是一邊撫掌稱贊,一邊在心中苦笑:“若爾輩將鉆研這些雜技、戲法的心思,放到鍛煉武藝、操練軍陣上……何至一觸即潰,一哄而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