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兵營幾乎每日都有人死去。
余令知道這些兄弟們多死于傷口感染帶來的各種并發癥。
有人死于開放性傷口感染,有人死于肺炎、有人死于敗血癥等……
余令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兄弟離開。
余令心里很清楚,要想解決戰后傷口感染的這些問題,除非自己把抗生素搞出來。
不然就真只能是盡人事,聽天命了。
如今的余令被煎熬著。
這種煎熬讓余令很痛苦,知道怎么做,卻什么都做不了的無力感讓余令覺得自己就是一個罪人。
死亡困擾著余令,釋懷不了。
余令不忍心一起拼過命的兄弟離去,余令看不透生死的大關。
……
京城里的萬歷確是看透了生死,已經做好了面對。
他從養心殿搬到了弘德殿,他準備在這里走完人生的最后一步。
弘德殿屬于乾清宮的宮殿體系,位于乾清宮的西側,是乾清宮的西耳朵殿。
它和東邊的昭仁殿又叫東西暖殿。
王安又哭了。
他比任何人都明白,驕傲一輩子的萬歲爺搬到這里來是在給某個人道歉。
弘德殿在大明前期是皇帝處理政務的地方。
自嘉靖開始,這里就成了講學讀書的重要場所?。
當年的這里和另一邊的文華殿是萬歲爺學習的地方。
當年張先生也曾在這里教過萬歲爺書法,經史。
王安知道,萬歲爺其實心里什么都明白。
萬歲爺在這個時候搬到這里其實就是在給張先生道歉,他這個弟子沒有忘記先生的教誨,他還是在感激他。
不過這些說不出來。
張先生錯了么,對于大明他是沒錯的。
若沒他,大明的那個爛攤子是撐不到現在的,他的功勛光耀千古。
張先生錯了么?
對于萬歲爺而言他其實錯了。
大明銀礦少,一條鞭法讓朝廷多了稅收,可也讓朝廷失去了鑄幣權,考成法讓內閣的權力大大增強。
朝堂之上是權力之爭,這條路只能進,沒有退。
王安知道,萬歲爺如果不做些什么,大明就會變成如元朝那般的“包稅制”。
那時候的天還是大明的天。
可實際上卻成了一塊又一塊的“諸侯”國。
權力之爭不是兩個人的戰爭,是派系之爭。
就如那黃袍加身,你就是千般不愿,到了那個時候,你身后的人會推著你往前。
也是戰場,只能有一方勝。
當學生的要當不受人擺弄的皇帝,唯有還手。
權力之爭就如朝堂,沒有好人壞人,也沒有對錯,錯的是彼此的屁股下的椅子。
萬歷一搬到弘德殿,鄭貴妃來的次數就多了。
每次要離開的時候就會大哭一場,話里話外就是她可憐。
今日鄭貴妃又來了。
安靜的大殿又傳來了她熟悉的聲音。
萬歷躺在那里,聽著鄭貴妃說著話,看著她使喚著王安忙來忙去。
“莫哭了,人老了,你就算哭死過去朕就能好起來?”
鄭貴妃擦了擦眼淚,端起了藥碗開始給萬歷喂藥。
望著她,萬歷哪里不知道她的心思,她這是來求旨意的。
她想當皇后,皇太后。
萬歷很想說這事不用想,自己要是真有這個念頭,當初國本之爭的時候就已經可以這么做了。
這么做其實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