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先生:“這是一場拙劣的秀。是的,我了解starriver,他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作秀,然后吸引眼球。”
經濟教授:“荒謬!他懂什么經濟?沒有我們的自由市場,中國人現在還在吃泡菜!”
韓國媒體亂入:“阿西吧!泡菜是我們韓國的國粹……”
自由先鋒:“專治野蠻的國度里只能生長出方星河這種完全不理解自由的暴力分子,他該和他的gczy一起下地獄!”
沙克:“fuckstarriver!”
罵聲漸漸彌漫,越來越大。
但很奇怪,媒體更為發達的美國,卻在羞辱痛擊方星河這件事情上,顯得那樣軟弱。
講實話,不如國內一半給力。
當相關消息傳回國內之后,資媒全體高潮。
“這下你還不死?!”
程一中把僅剩下的那幾根頭發往中間狠狠一捋,噼里啪啦的就開始寫文章罵方星河。
“滑天下之大稽,驚友邦之大詫,丟母國之大人……”
總而言之,你方星河跑到最自由的國家去嘲諷人家的自由,誰給你的勇氣?!
13丑全員集齊,一個沒閑著,從各種角度開噴,并且大聲疾呼——美國的自由不容玷污!
影響很大。
這年月,太多人相信美式自由了。
方星河的那篇《性》,再次被大眾翻了出來,在報紙上傳播,也在報社、大學、高中的政治課上被猛批。
就連家鄉的高中都有老師在上課時夾帶私貨,指正“方星河在美國的不當言辭所造成的影響非常惡劣”。
于是就特別好笑,國內忽然掀起了又一波對方星河的攻擊,來勢洶洶。
而美國,反對聲浪只蹦跶了不到兩天,好似春風,溫柔拂面。
一方面可能是英語本身詞匯量的限制,另一方面則是因為他的支持者實在太多。
美國國內如今是什么狀態?
全員叫囂著要給那誰一點慘痛的教訓。
方星河這勺地溝油,再往火頭上面那么一澆……轟的一聲,直接爆炸。
情況夸張到什么程度?
極少有人沒在談論他。
可以作為代表的《老友記》片場——
“我覺得starreal的想法沒有問任何問題,你呢,瑞秋?”
“同意,我很喜歡他這幅蠻不講理的樣子,sosweet。”
“哇噢,被你喜歡可真不簡單……那么,你會去看他的開幕賽嗎?”
“如果沒有夜戲,那么為什么不呢?”
“嘿,你們為什么不再大膽點兒?請他過來客串一集戲,怎么樣?”
“不怎么樣,咱們的一集配角能寫出什么有意思的劇情?在看到《英雄》之前,我絕不允許你們破壞我對他的熒幕形象的幻想!”
“你呢,瑞秋,你怎么看?”
詹妮弗搖搖頭,這位真正意義上的美國一號甜心大寶貝此刻已經不再年輕美麗,但她像是一個最狂熱的粉絲一樣,完全否定了制片人的異想天開。
“得了吧dana,老友記已經不是從前的老友記了,我們配不上他,現在我只想親眼看看他。一起拍戲?對不起,我得等他以導演的身份降臨好萊塢……”
“哈哈哈哈!看看我們發現了什么?一個狂熱的滿天星!”
片場爆發出一片哄笑,拍了7季老友記,他們像是一家人一樣相處,彼此之間幾乎沒有太多的秘密。
但詹妮弗是滿天星這件事,所有人都是第一次知道。
“很奇怪嗎?”瑞秋非常瑞秋式的聳聳肩,“他是那種天生就會贏得所有的人,我覺得他酷極了,這有什么問題?”
“沒有問題,一個好戰的作家,征服了一個好戰的主婦,哈哈哈,這太正確了!”
調笑聲中,話題漸漸歪掉。
但是美國當前的主流風向不會歪——繼續捧他就對了。
紐約時報以《這是一場必要的戰爭》為題,認為方星河“以東方式的思想內核解構了美國文化的基底”,對他大唱贊歌。
白房子的發言人代表小八十講話,贊美方星河“不拘泥于正義、道德、人權等迂腐雜音,勇于承擔責任,具備非常堅毅的性格,強硬得非常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