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入焦慮和懊惱,無法自拔,是我能想象到的,最最浪費生命的方式。
所以,千萬別焦慮,圖蘭先生,彼得導演,肖恩議員,陳教授……你們吵不過我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不必放在心上。
因為你們不夠健全。
有足夠知識的人沒有足夠的文學素養;
有足夠文學素養的人沒有對應的知識;
既有知識又有文學素養的人,沒有一個適配的心境,急功近利,為錢發聲。
《英雄》的火爆影響了很多人的利益,我當然知道,但是你們顯然不知道因為利益而站在我的對立面需要付出怎樣的代價。
你們評估這評估那,以為能靠這種群體性發聲來打擊我的聲譽、削弱《英雄》的票倉,看似精明,其實短視至極。
精明實際上就是功利與急躁的代名詞,其前提是放棄自主思考和自主選擇的權利,以流俗和從眾的方式定義自我價值。
在所有批評我的影評人里,總共有123人提到了意識形態,96人將之升級為“不自量力的文化表演”,79人延伸到自由民主富強的美國價值觀。
你們是如此地迫不及待,想要迎合主流價值觀,想要迎合讀者,想要邀名搏位,但你們既不懂中國意識,也不懂美式自由,從始至終都像是一堆笑話。
和你們這群根本沒有穩定自我認同、急切短視的垃圾隔空對話,無趣程度堪比隔扣奧尼爾。
方氏哲學的第一次面世,居然是用來批評你們這群渣滓,將會極大影響我這篇文章的含金量。
你們應該慶幸,如果不是因為我需要對《英雄》的票房和口碑負責,你們中的絕大部分人這輩子都不可能有機會與我對話,更別提被我指著鼻子罵。
這也是一種榮耀,當我永載史冊時,你們的名字也將具備一絲不朽的余韻,永遠流傳下去。
大聲回答我,喜歡嗎?
我希望聽到的回答是,你們不喜歡我,但是喜歡我的方氏哲學。
美國人民的文化基因是殘缺的、混亂的、矛盾的、難以自洽的歷史遺留產物,你們通過斗爭獲得了某種意義上的平權,但是多重悖論下的復雜現實并不支持你們找到足以指導行為的心靈支撐。
自由和平等之間的永恒張力體現在媒體永遠不會告知你們的真相里——
以力量為權重的自由必然會導致結果的不平等,而不平等的資源和能力又會反過來侵蝕一部分人實現自由的真實能力。
美國社會始終在這兩個核心價值間劇烈搖擺,從未找到完美平衡點。
而我能夠帶給你們的指引,正是方氏哲學向內自尋的平靜。
個人與集體的邊界、理想與現實間的鴻溝、公民宗教與意識形態工具的互搏……如此種種,將深刻而持續地撕裂美國社會,懲罰現在仍然沉浸于輝煌實力的驕傲自大的美國人民。
我不會為此幸災樂禍,我只是悲觀而又憐憫的想著:為什么會這樣?
因為行動永遠大于思考,但思考指揮著行動,你們必須馬上改掉先行動再思考的急切短視,花更多時間用于總結和反思。
這就是方氏哲學原則六:知行合一(中文)。
【四、藝術世界里的豬狗牛羊】
聊了那么多,終究還是要聊回電影,《英雄》才是引發現在所有一切的根本原因。
作為一個自封的哲學家,我愛藝術的自由,藝術世界是最不需要虛偽的領域,每個人的作品都會自然而然的忠誠己心,折射出一個人最深沉的本性。
而藝術的最美妙之處正在于,它能夠用最低的代價釋放心中獸性,然后對現實世界造成輕重不一的傷害或者治愈一些以往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