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吵是必不可少的,但是這一次,沒有人批評電影,爭議都集中在文章上。
但熱度沒有別處可以釋放,只能釋放給《英雄》。
因此,《英雄》在日本的票房同樣一路狂飆,像是失控的火車,轟隆隆撞開前面的一切。
當前的全球第二大票倉,正在醞釀一頭怪獸……
……
老派的歐洲,尤其是鷹國,簡直愛死了方星河的《中美方世》。
《泰晤士報》第一時間轉載,并且引發熱烈評論。
“是的,美國佬慣于玩弄雙標價值觀,里面一套外面一套,上面一套之果敢,只有洗不盡的強盜習氣,令人作嘔。”
“starriver以一種難以想象的犀利,破開了美國政府和美國資本批在身上的華麗外衣,真切地看到里面那具臃腫、腐爛、褶皺、惡臭的身軀,令一切大白于天下。”
著名的英國文學評論家查爾斯對此發表長篇大論。
“他們的《獨立宣言》撰寫得確實頗具詩性,但您不覺得有趣嗎?那些一面在費城大廳高呼人人生而平等的紳士們,回到莊園后卻能心安理得地繼續享用黑奴伺候的晚餐。這種認知失調簡直堪稱殖民美學的典范樣本。
starriver對美式自由的譜寫總體而言客觀而又精準——當然,并不全面——但這已經足夠令人驚喜了,畢竟他才17歲,我們完全可以期待他對真實世界的真正自由做出更具顛覆性的貢獻。
……
最后,恕我直言,starriver的精彩表現改變不了美國的任何人和任何事。
但他成功改變了我對中國的看法——那是一個偉大的國度,我太愛那套來自于清朝王庭的茶歇餐具,兩百多年過去了,瓷器的釉面愈發溫潤厚重,一如starriver從骨子里透出來的優雅,那是文化基因種植在年輕軀體里的標志性血輝。
我愛這種光輝,現代的中國還不夠文明,但starriver的文明程度已經遙遙領先,我期待他拿到鷹國皇家文學獎的那天……”
傲慢的英國佬沒有講任何好聽的話,但他們自認為已經對方星河相當厚贊。
事實上也是如此,他們確實對方星河抱有格外不一樣的好感。
但是,當方哥得知,鷹國的10天票房總共只有542萬英鎊時,他輕而易舉、不需要絲毫猶豫的對來自于鷹國的出版商豎起中指。
“滾!別想碰我的任何一部作品!”
狼狽而逃的出版商并不能讓方哥的心情稍好一些,整個歐洲總共不到2500萬美元的十日票房,實在對不起他的辛苦。
方星河決定暫時忽略歐洲市場,他們不配浪費自己更多精力。
但他沒法忽略中國市場。
《英雄》又爆了,和前世一樣。
可《英雄》又雙叒叕挨罵了,和前世一樣。
謀子最終仍然固執地決定在國內上映嘴炮版本,然后不出意外的飽受抨擊。
其實他能扛得住,上輩子他就壓根沒當回事。
但是,這一次情況變得很不對勁。
因為海外版本截然不同,當消息傳回國內,原本就憤怒的媒體和影迷,終于有了更加具體的發泄點和公平訴求。
他們開始瘋狂呼喚國際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