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言用力吸了口氣,重新穩住心神。
焦俊澤說的話不多,但帶來的沖擊卻是極為夸張的。
福王。
對于這個人,洛玉衡都甚少提及……不對,應該說從未在洛玉衡口中聽說過這人。
元景帝死的太早,死的時候膝下只有三子,景王,福王和晉王。
其中,福王年齡最大,是長子,景王是老二,卻是皇后所出為嫡子,至于晉王,寧和帝剛繼位便去了封地。
三位皇子中,景王有才能,可治國,可安邦,雖然現在寧國的情況甚是糟糕,朝堂上被世家門閥,文官集團挾制,對外剛剛給楚國割讓兩座城池,對邊關連戰連敗,但這其實怪不到寧和帝的頭上。
畢竟,寧國沉疴已久,積弊太多。
縱然寧和帝有能力,也根本沒有大展拳腳的機會,只能在各方勢力的夾縫中尋找改變現狀的機會。在這種壓迫之下,寧和帝能做到現在這般地步,已是相當不易。若是上來就大刀闊斧的改革,怕是剛露出苗頭,就要去陪元景帝了。
至于晉王,擅軍略,懂戰陣,更適合做一個開疆擴土的將軍。
實際上寧和帝也是這樣安排的,寧趙兩國邊境,便是晉王封地,楚國進犯的時候,趙國也想要渾水摸魚,若是寧和帝將兵卒調往楚國邊境,趙國說不得就會趁機拿下一些土地。只是,瞧見晉王擺開軍陣,覺得硬碰硬討不到什么便宜之后,趙國就息了這心思。
而晉王世子,待在東陵,從某些方面來看,未必沒有做質子的意思。
當然,考慮到寧國現在的局勢,宋言有理由懷疑,晉王可能是寧和帝埋下的另一個棋子。
一個棋子是洛玉衡。
若是真有人篡了寧國,洛玉衡可能就會以公主身份起兵造反,重新奪回江山。
另一個棋子,可能就是晉王。
畢竟洛玉衡只是公主,雖有皇室血統,卻終究名不正言不順,號召力,影響力終究是差了些,這個世界可還沒來得及出現武曌這種存在。
而晉王是皇子,正統名分在手,又擅長軍陣,重奪江山的可能性遠比洛玉衡更大。
送往邊關,或許在世家門閥,文官集團眼中,是發配,是流放,是寧和帝對這個弟弟的忌憚,甚至想要借著趙國的手除掉這個弟弟,可考慮到寧國的情況,更像是一種迷惑和保護。而且,身處邊關,那里還是晉王封地,更方便晉王培養出一批忠誠于自己的官員,士卒,若有朝一日神器更易,晉王也更容易打回東陵。
只是因著自己的出現,鎮壓了寧國沿海的倭寇,才讓洛玉衡這邊異軍突起,在棋盤上變的更為重要。
思考到這里,宋言都有點佩服寧和帝了,畢竟這個男人在朝堂上幾乎吸引了所有的壓力。
至于福王,則是三位王子中最不顯山不露水的一個。
對于此人,宋言了解的也不是很多,只知福王不喜權勢,不慕榮華,雖有封地可更像是個擺設,整日不在封地待著,常年游山玩水,拜訪各路名山大川。
他還修道,自己煉丹自己吃,結果一個不小心吃中毒了,幸好寧和帝連忙派遣太醫過去,才保住一條性命。
最重要的是,福王雖有女兒,但并無兒子。
身死國除。
這可能是皇帝最放心的兄弟了。
就像是那種典型的,只喜歡吃喝玩樂的紈绔子弟。
是以,寧和帝的棋盤上,根本就沒算上福王這枚棋子。
可按照焦俊澤的說法,這福王才是隱藏最深的一個。
宋言抿了抿唇,他并沒有完全相信焦俊澤的話,而是繼續思索著,思緒不由自主的飄到高陽身上。
高陽遇襲,房俊被殺。
之前并不覺得有什么問題。
但……現在想想,高陽能活下來本身就有些不對。
那可是前不久才卷走了無數人命,摧毀了數不清的房舍的伊洛河啊,高陽有那么好的水性嗎,皇室女子到河里學游泳,完全就是一件難以想象的事情。而且,高陽剛上岸,就恰好被埋伏襲擊自己的劫匪綁架,又恰好被自己救下……未免太過巧合了一些。
被救下之后的反應也頗為怪異,不回王府,不去東陵,不回房家,而是非要跟著他……若是焦俊澤所說都是真的,他的推測也是正確,那高陽跟著自己便是有所圖謀。
是煉鋼之法?
是練兵之法?
還是他本人?
宋言眉頭越皺越緊,心情有些不太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