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想這么一說,李世民的臉色頓時變得非常難看。
移民到邊疆,并不是什么新鮮事,很多朝代都是這樣做的。
如果事情真有那么簡單的話,草原上的事情早就解決了。
“干爹,如果只是賞賜給功臣數萬畝,他們自然不會有興趣,畢竟云中都督府是一片草原,完全是胡人的地盤,一般人去了,恐怕連命都保不住。收益很少,甚至可以說是得不償失。”
“既然如此,你為什么要提出這個建議?難不成你以為朕也像你一樣,成天無所事事?”
李世民看著李想,眼中閃過一絲不悅。
“投入與產出是不成正比的,所以之前的制度,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邊疆的穩定問題。但是,如果邊關的物產比長安城多得多,無論是勛貴大臣,還是平民百姓,都能享受到巨大的利益,那還會是現在的局面嗎?”
見李世民依舊面無表情,李想只好繼續說道。
“這些年來,長安城之中,有不少權貴開了作坊,賺了一大筆錢。”
“這人啊,只要有五成利,他什么事都干得出來,有十成利,什么法律都可以不管,要是有三十成利,哪怕是殺頭也在所不惜。”
“想要勛貴和富商把這些年賺來的錢投到邊關,并不是什么難事,只要這樣能讓他們能賺到更多的錢就行了。”
李世民雖然不喜歡李想的這些歪門邪說,但還是點了點頭,表示贊同李想的說法。
“以往云中都督府的土地,都是用來放牧的,但唐人并不擅長放牧,而且他們的安全也得不到保證,所以即便是賞賜給別人,也不會有人愿意將這些土地交給自己的家人去管理,更不要說平民了。不過,現在不一樣了,至少,河東道以北,暫時是安全的。”
李世民補充了一句:“如果只是這樣的話,還不足以讓所有人都投入到邊境。”
“當然了,沒有好處,誰也不會去的。但是,如果我們在那里種一畝地,能夠比在關中多出十倍的收入,那還會有人愿意去嗎?”
“十倍?”李世民倒吸一口涼氣,“這怎么可能?難不成你還想在邊境種甘蔗不成?”
這一年多來,李想一直在研究南洋水稻、棉花、甘蔗等農作物。
很顯然,云中都督府肯定是種不了水稻的,就算種出來,一年也種不出兩茬來,賺的錢也不會超過十倍。
剩下的就是棉花和甘蔗了。
“干爹,甘蔗喜熱,長江以北根本種不出來,兒臣只會將蔗種推廣到嶺南一帶。”
“所以,你的意思就是讓所有人都去河東道北邊種棉花?這棉花真能帶來十倍的利潤?”
李世民這才明白,為什么這么多人都在建議,要放寬關內的棉花種植。
別說十倍,就算是五倍,甚至三倍,都能讓無數人換成棉花。
“我敢保證,第一年能有十倍的利潤。長安城里種著棉花的人家很多,稍微一打聽,便能知道今年棉花的收入。”
“現在長安城里已經有了一條直通朔州的水泥路,從河東道到云中都很方便。這些地方,基本都是平地,只要放火燒了,清理出一大片地來,稍微整理一下,就能變成棉花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