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能搭建3個重力艙吧,星空是有錢,賺的也多,但也不能這么敗家子似得的造啊~!
就算只搭建一個,然后再根據拍攝進度分別修改,那也是費時費力,還不能出錯,因為但凡有一點拍攝問題沒有發現,想要再去補拍,可沒戲了,場景都給改完了。
所以,孫羿選擇了最后一種,一板一眼的吊鋼絲,也就是俗稱的吊威亞。
不夠,他這里的鋼絲,可不是傳統影視劇組里的那套東西。
那玩意說是設備,其實簡陋的很。
想當初,孫羿剛去《神雕劇組》的時候,也客串過威亞的工作人員。
其實說白了,就是一套帶著滑輪組的桿子,演員被綁在一頭,自己做符合的動作,他們這些工作人員拽著鋼絲繩在另一邊。
動作導演一招呼,他們就是沿著反方向瘋跑。
當時小妮子的神仙姐姐怎么飛的,衣帶飄飄,恰似仙女下凡。
其實背后都是孫羿給拽的
說多了,又懷念起從前了。
孫羿的《地心引力》劇組,可不是長大胡子的《神雕俠侶》,要技術有技術嗎,要資金有資金,更何況這電影的投資還是那么多家一起出的,只要拍的舒服,效果好,孫羿怎么得勁怎么來。
孫羿給這次星空發明的鋼絲系統,起名叫木偶系統。
一共兩個部分組成。分別對應電影中的太空鏡頭和空間站內部鏡頭。
太空鏡頭采用的是一根可以實現三軸旋轉的機械臂,上面帶著一個類似掛籃的固定裝置,用來固定演員。
其實,就是游樂場里云霄飛車的原理,用機械臂帶著你飛。
還是由《環太平洋》中提供了機甲操作艙的三一重工定制,物美價廉,兩個月不到的時間,就給弄出來,這幾天劉藝菲跟劉德樺就是這適應這套設備。
包括操作程序也需要根據兩人的習慣和體重等進行一下微調。
到了太空艙的鏡頭部分,機械臂就有點施展不開了。
畢竟,太空艙的空間有限,不可能帶著演員上下翻飛。
但星空的技術人員給出了新的想法,完美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那就是用鋼絲。
首先將天宮號空間、國際空間站以及俄羅斯空間站的頂棚全部打開,做成敞開式的道具場景。
然后利用星空特技攝影棚天花板上事先就準備好的滑軌,吊裝12根鋼絲,分別作用于演員的手臂、胸、腰、腿以及各個著力的關節部位,將演員像牽線木偶一樣掛起來,讓演員做出翻滾、倒吊甚至在空中“平躺”這樣違反地心引力的動作。
簡單來說,就是“在有重力的地方,拍出無重力的感覺”。
這三天,劉藝菲就是在適應這套“木偶”系統,與以往的傳統威亞不同,這套系統可以應用于各個關節部位,做到良好的借力,不需要演員那么辛苦的下大力氣去做動作。
而且其背后也不是有由人工拉拽的,是由電腦控制下的伺服電機以及攝影棚天花板上的滑軌獨立運行,可以讓演員的動作做起來更加順滑,而且活動范圍大,編程動作還可以精確重復,讓演員的體驗感更加舒適。
同時還加裝了三重保險開關,非常的安全,并且智能。
唯一說得上不太方便的,就是他的通用性不太好,要根據每一個不同的演員進行調整,畢竟不同身形的演員,力量、身材都是不一樣的,需要最大化的匹配。
這樣,演員完成的動作,才會更為逼真。
當然,這也是孫羿對鏡頭細節的嚴格要求,要是換個差不多的導演,那就是差不多就行了,不用費勁的調來調去。
孫羿是追求完美了,不過就是有點費女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