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子稱膽大妄為、肆意處置朱勔的身后事,而歸惡于君,此事真要細究,那可不是小事!
但看他又不像是故意為之,只是年輕沖動、急于求成。師成,你以為,將來江南平定后,當如何處置他?”
趙佶看完全部奏報后,足足愣了好久,還是不知道該如何處置這個表現極為復雜的遠房侄兒,最終忍不住開口詢問梁師成的意見。
梁師成哪里敢直接定奪,便只是先善意提醒:“聽說此子還不滿十九……少年人行事沖動,實在可惜。不過他這次的軍功,也確實足以服眾。何況民間并不知道他在處置朱勔時的內幕,官家若是懲罰得嚴了,恐怕對江南民心……臣并非為他說話。”
“朕當然知道!這種人,明面上是不能罰的,只能是明升暗罰,讓朝中重臣能看懂其中因果就行了。不升不足以明賞罰,不罰不足以懲戒其肆意胡為。”
趙佶幾句話,就給這事兒欽定了調子。隨后他又起身來回踱步半晌,終于想到一個辦法,
“就憑趙子稱這次的軍功,至少得給他的職官也升上去,要配得上通判或知州的級別。至于他的差遣,也可以去掉那個‘權’字。
后續江南平叛,如若他沒有新功勞,那就讓他在蘇州繼續當通判。江南徹底平定后,調他去一個有賊亂、又適合流官的遠惡軍州,讓他直接任知州,這樣也算是賞罰分明了。
從蘇州這樣的富庶之地的通判,調任遠惡軍州的知州,級別上是沒虧待他的,也能敲打敲打。
如果后續江南平叛,他還能再建功,比如這次童卿讓他協助救援杭州,他還能有不錯的表現,就讓他從蘇州挪到杭州,并且給他升爵位。他既是宗室,給點爵位還是應該的。不過,到時候去的遠惡軍州,也要更遠惡才行——你覺得哪里比較合適?”
趙佶知道梁師成不愿意顯得很有主意,所以他自己就把調子定了,只是讓梁師成幫著修修補補,想一個具體的遠惡軍州選項。
梁師成琢磨了一下,首先按照慣例,投石問路試探一下定調:“官家素愛先父之才,先父當年最落魄時,遠放儋州,今日趙子稱外放,不知是當高于此,還是下于此?”
梁師成一輩子都說自己是蘇軾的私生子,所以一說到把朝官放到遠惡軍州當知州,他第一反應就想到了自己父親蘇軾當年最慘時,被放到海南島吃荔枝。
趙佶聽后,眉頭微微一皺:“儋州算什么?雖然遠惡,可并無賊寇,如今天下有賊的州府那么多,不讓他去吃點苦頭,還讓他躲在后面安享富貴?”
梁師成立刻就意識到自己說錯話了,不該拿儋州舉例子的。儋州已經很窮很偏了,但沒賊,現在皇帝再要他換,若是換個比儋州還窮、同時還有賊,那幾乎不可能找到了。
梁師成心中懊悔,思維速度也快了不少,腦中一番牽強附會后,還真被他想到一個解法:
“那不如將來江南平定后,讓趙子稱于登萊擇一地知州?”